炒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趙平安的過分投入,同樣也驚動了安平科技的幾位高層,曹徵和鄭夕玲已經不止一次上門探視過,也勸說過讓他不要這麼拼命,可趙平安根本不聽呀,因為他的研究已經到了至關重要的階段!
這大半個月以來,他一直在探索著利用新型技術來矯正視力的可能性,先是從鐳射原地角膜消除術入手,看能否對其進行改良,從而徹底遏制併發症的發生。
為此,他結合準分子鐳射手術中的鐳射還原角膜磨鑲術(lasik)與鐳射上皮下原位角膜磨鑲術(lasek),創造出了一種全新的術式epi…lasik,較好的避免了兩者的不足,利用鐳射旋轉上皮刀在角膜上皮層‘做活性上皮瓣’,厚度僅50多μm,最大限度的‘節約’了角膜厚度。
但是,這種術式還是存在缺陷。
在對動物的**實驗中,趙平安發現,由於在眼球臥位手術時,無法控制眼球的旋轉、變形,因此手術的精確性難以保證,所以epi…lasik術式雖然能減少術後刺激性,甚至能降低角膜混濁的發生率,也可一定程度上抑制近視回退,只是,它依然不夠完美。
所以後面,趙平安又異想天開的將epi…lasik術式與資訊科技相結合,創造了一種以trace定位系統引導的新型鐳射手術,在手術之前,先進行tracey/itrace 波前相差檢查、角膜地形圖檢查和虹膜照相,再將資料輸入專門的軟體系統聯機對照。
這樣一來,不管眼球怎麼旋轉、變形,鐳射都可以根據檢查結果進行定位,完全避免了眼球變形和旋轉造成的誤差,也使鐳射屈光性角膜手術真正趨於完美。
按理說這樣的一項技術已經足以震驚世界,它成功攻克了完美矯正視力的這一世界性難題,但,趙平安覺得還是不夠好!
原因有兩點,第一是太複雜,這樣的一種全新視力矯正裝置別說是普及開來,就算是生產,都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在時間上與趙平安的計劃存在落差;第二是費用問題,想要進行這樣的一次視力矯正手術,費用起碼得以數萬人民幣計,這無疑也會使得它失去廣泛性。
所以,在經過再三斟酌之後,趙平安作出了一件傳出去恐怕會令全世界人民都恨不得將他活剮的舉動!
他將這項技術直接拋棄了,一切迴歸到起點,重來!
ps:我一直在告誡自己這是一部科幻作品,必要的嚴謹與邏輯性還是要有的,但是,這樣寫起來真的好廢腦啊!特別對於我這種手殘黨而言,今天這兩章(第二章寫到一半)到底寫了幾個小時連我自己都忘記了,心塞啊!最近有個蚊子腿,也不奢望打賞,推薦票不花錢,希望兄弟們支援之下,還有記得收藏本書哦,不然任務不達標,下個星期說不定要裸奔了,想想都臉紅啊!(捂臉)
第41章 準備好翔!
趙平安之所以敢這樣做,自然有著自己的憑仗,實際上對於鐳射手術的研究,只是因為他對視力矯正領域一竅不通,所以才尋思著透過這種探索前沿技術的方式,稍稍科普一下,沒想到最後還真給他倒騰出來瞭解決辦法。
其實他從不認為根治視力問題的辦法會是手術,這算是一種偏見吧,畢竟手術這兩個字聽起來都讓人感覺得慌!
以他這段時間對於視力矯正的一番研究下來,他深以為,這一領域的科學家們似乎走進了一個誤區,而忽略了最本質的問題。
眾所周知,人們所謂的近視、遠視、包括散光,其實可以統稱為屈光不正。
何為屈光不正?這個就必須得先從眼球說起。
眼球如同一件精密的光學儀器,包含著複雜的光學原理,構成眼球光學系統的主要結構由外向內依次為:角膜、房水、晶狀體、玻璃體。
當光從一種介質進入另一種不同折射率的介質時,光線將在介面發生偏折現象,該現象在眼球光學中稱為屈光。
我們所注視的物體,透過眼的光學系統折射後聚焦在視網膜上,是獲得清晰視力的前提,在眼睛調節放鬆的狀態下,無窮遠處物體所成的像正好聚焦在視網膜上,被稱之為‘正視’,若沒有準確聚焦在視網膜上,就稱為‘屈光不正’。
而近視,就是光學聚焦在視網膜之前;遠視,則是光學聚焦在視網膜之後;還有不同子午線上的光線不能聚焦在視網膜上,則被稱之為散光。
從屈光不正的原理中我們不難發現一個關鍵詞光學聚焦!而導致光學聚焦點存在偏差的罪魁禍首,就是眼球內的自然晶狀體!
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