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摘星樓事端可稱為奇案,奪去了上十條人命,案發時,皇親貴族齊聚摘星樓拈香祭拜天神,自上而下,依照品秩排滿了九層樓宇中的禮堂,依仗及侍從悉數留在了樓外,禁軍把守著護城牆。樓裡,太史念過禮札,高聲唱喏,九層金鐘轟然敲擊,幼帝放下香炷,手持五彩帛初獻禮,攝政王李景卓緊隨其後亞獻禮,在嫋嫋煙香中端正叩首一記。待抬起頭時,他就看見正前蒲團上的幼帝倒向一旁,嘴角流出白沫,臉色已然青黑。
李景卓傳令隨行的御醫進頂樓,吩咐李培南調派親兵把守樓宇各層門戶,將一眾官親顯貴堵在了原地。禁軍突見變故,紛紛拔刀結陣以待。監察御史彭因新以為李景卓就此兵變反政,大聲呼喝官員及侍衛們反抗,李景卓提著衣襬匆匆走下樓來,又不便透露頂樓之突變境況,低聲喝斥彭因新不得狂言惑眾,彭因新看見樓外的帶刀騎兵越聚越多,怎會聽從李景卓的斥責,仍在大聲叫嚷,最後,李景卓當著眾官員的面扇了彭因新一巴掌,徹底讓彭因新消噤了聲音。
李培南一直駐守在頂樓,御醫忙活了一陣,突然撲通一聲跪在李培南跟前,拼命磕頭,只說醫術淺陋萬死難逃其咎云云,祁連太后一聽這話就明白了過來,掙脫宮女的扶持,撲到擺放幼帝屍身的涼榻上,哀聲痛哭。
李培南走到樓外,朝下面飛簷角駐守的騎兵打了個手勢,騎兵用黃旗打出旗語,將諭令層層傳遞了下去。不多時,騎兵嘩啦一聲拉開刀鞘,兩兩一組手持武器背靠背戒備,將九層樓宇外圍防得密不透風。
樓下,李景卓聽到哭聲滲落下來,沉聲問彭因新:“知道事情嚴重了吧?”
彭因新冷笑:“王爺質問我,對我發難,又有何用?”
李景卓冷臉相對:“彭大人若是此時再添亂,本王絕不輕饒!”
彭因新趁著抬手作揖時,嘴裡冷哼了一下,並未答話。
就在李景卓抬腳要朝頂樓走時,各層禮堂突然又傳來驚呼聲。他連忙派人檢視,不多時就有訊息回傳上來:繼幼帝離奇崩殂後,又有數十名貴族親眷倒地不起,不待御醫下藥醫治,競相斷送了性命。
李景卓聽得大怒:“究竟是何種緣由,惹得一個個親貴薨歿,養個太醫院是幹什麼用的!”
可是即使砍了御醫們的腦袋,也無法扭轉摘星樓內連連暴斃的局面。李培南請父王上去陪護祁連太后,喚騎兵制服一眾御醫,將他們架到樓外看管,由此也救了他們一命。
祁連太后哀傷痛哭許久,最後不能自持,見李景卓走來,竟一把拉住他的紫金袍下襬,哭暈在他眼前。李景卓扶起她的身子,餵過水聞過嗅鹽,將她喚醒。隨後,祁連太后便軟怏怏地坐在鳳座裡,臉上兀自帶著淚痕,一張麗容慘淡得失去了顏色。李景卓陪護一旁,走又走不得,留下來又覺不妥,只能依照規矩問了一句:“太后想如何發落後面的事宜?”
幼帝屍身尚不能收斂,又是駕崩在祭禮上,香火還沒熄滅,就要被白燭頂替,將禮堂置辦成奠堂。
若在往日,祁連太后勢必應上一聲:“一切聽從皇叔的主張。”可是今天皇兒死得蹊蹺,層層樓宇又被世子府騎兵把守,若她一個不小心,從明早起,華朝的乾坤說不定要翻個天,落在李培南手裡。
祁連太后立刻坐正身子,用絹帕抹去淚痕,啞著嗓子說:“請出太上皇詔書。”一名內侍低頭躬身捧出一個黑金龍紋錦盒,將它恭敬盛放在涼榻枕頭旁,再磕頭三拜退下。
李景卓一見太上皇退位前的詔書又被祁連太后請了出來,拿來壓制他的勢頭,不由得頭痛。他平生所懼的只有父皇一人,迫於遠在海外的父皇的震懾力,又因要維繫起皇家威儀,每當祁連太后使出請詔書這一招時,他總是不得不低頭,向她退讓一步。
祁連太后手撫錦盒細細說道:“皇叔入朝之前,曾對詔書起誓,今後輔助我們孤兒寡母處理朝政,必然不生二心。哀家信皇叔多年,也未見出什麼紕漏,只是今天這禍害起得蹊蹺,不知哀家還能信皇叔一次麼?”
李景卓拱拱手,對詔書拜了一拜,以來表明決心。
祁連太后起身盈盈還了一禮,移目看見皇兒孤弱身子平躺在涼榻上,眼中又有了淚痕。“既然皇叔已應允哀家,不如讓哀家做回主,了斷這樁禍事。”
她所謂的了斷方法就是提升監察御史彭因新做欽差,特判摘星樓案情,徹查事緣懲治兇手。李景卓雖被詔書壓制住了勢頭,可是心裡清楚著,若他放手讓彭因新斷案,指不定又會引禍上身,彭因新捱了他一耳光不說,只要有機會,那人鐵定將矛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