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意孤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依我看來,這青玉色澤細膩瑩潤,莫非是……南陽玉?”郭開知道呂府絕不會收藏一般玉石:和闐玉、南陽玉、岫巖玉,自商時已名滿天下,其中又以和闐白玉、岫巖碧玉最為珍貴,但一地處西疆,一地處塞北,偏僻遙遠,玉料運輸困難,惟有南陽位於太行山以南,趙、魏兩國交界處,離邯鄲咫尺之遙,即使青玉常見,但南陽青玉價值高出普通青玉許多,也視為珍品。
誰知呂爺又搖頭,堂中賓客又議論紛紛,多在品評天下名玉。
等到客人們興致漸漸高漲,呂爺才緩緩道:“眾所周知,天下名玉,當以砥厄、懸黎、佶綠、和氏璧為首,和闐、岫巖二地當初就因懸黎、佶綠一夜之間聞名天下。但人人皆知其利豐厚,採玉者趨之若鶩,真正的美玉,反而越來越難得了。”
客人中有不少玉商,紛紛表示贊同:“懸黎產於和闐,黑亮如漆,希奇珍貴,為墨玉中的珍品,甚至比白玉還要珍貴,然而世上僅此一塊,卻下落不明。可惜,可惜啊。”呂爺聞言微微一笑。
“佶綠也不知所蹤……其色如水,細腴光潤如凝脂,岫巖玉中,再無勝過佶綠的珍品。今生若有幸得見這些名玉,死亦無憾了!”另一賓客惋惜道。
突然聽到有人提及“佶綠”,子桁心中一動,不由自主向懷中摸去:龍鳳玉佩依然溫潤光滑,然而它的主人不知所蹤。他有意無意地往中間席位上看去,卻見呂爺也正往自己這邊看了一眼,似乎察言觀色。子桁頓時起疑:這玉宴真的另有目的?
只聽一玉商道:“四玉之中,惟有和氏璧在邯鄲,也許有幸得見一次,其他的就難說了……”
“趙王視和璧為國之重寶,秦人以十五城亦不肯換,你我商賈之輩,只怕也難見到。”另一賓客道。
郭開聽到他二人對話,心中洋洋得意:他曾有幸在趙宮見過一次和氏璧,真正是白璧無瑕,狀若凝脂,故又被稱為羊脂玉,因為彌足珍貴,趙宮寶庫外日夜有重兵把守,只有少數王公大臣才得一見。
“美玉珍貴,卻未必帶來好運,不看也罷啊!”此言一出,不止呂爺,很多賓客也面容變色。大家一起看向大唱反調之人,見一衣著相對寒酸、形容懶散的中年男子,坐在偏僻一隅,雖為賓客之一,卻沒人認得。
呂爺仔細回想,記不清什麼時候給此人下過請柬,但他一向謹慎,虛心求教道:“先生何出此言?”
“楚王不識和氏璧,主人卞和被刖雙足;楚相不辨忠奸,誣衊門客盜璧,結果門客蒙冤避難到咸陽,任秦相之後,秦楚兩國數次交兵,生靈塗炭;趙國得了玉璧,又招致秦人覬覦,兵禍旋至……一塊玉璧,尚不如陶器舀水有用,只給人帶來無窮無盡的煩惱和災禍。這樣的東西,要它何用?”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七節 金蟬脫殼(6)
客人中自有不服:“就算和氏璧不能帶來好運,那砥厄呢?那是王者之玉,周室因砥厄而得天下!”
另一位客人道:“不錯,在下認識一位周室玉工,聽他說,砥厄色澤明黃,晶瑩溫潤,為玉中最高貴之色,一直以來傳聞砥厄能帶來王者之運,所謂得砥厄者得天下。”
那位中年人更面帶不屑,覺得他們的話太過荒誕,根本不欲辯解。
廬陵君對他們的爭論很感興趣:“得砥厄者得天下?那砥厄之玉,現在何處?”
“砥厄是周室重寶,秦人已攻陷洛邑,遷走九鼎,也許此玉落入秦人手中了。”剛才的客人胡亂推測道。周室衰微,近百年來很少以砥厄發大詔,深藏於宮中,誰都沒有見過。
“如此說來,秦人豈不要得天下了?”立時有人驚訝問道。
“只是傳聞……不見得是真的。”
“砥厄到底什麼來歷?”
“聽說是周文王偶然得於歧山……”
“歧山?現在還不是在秦國境內?”
“兵荒馬亂的,也許砥厄和懸黎、佶綠一樣,不知所蹤哩。”
“周室雖弱,仍有天子名分……秦人真敢冒天下之大不韙?”
“虎狼之國,什麼事情做不出來?”
宴會上話題突然轉為砥厄和滅周,子桁不禁皺起眉頭,長安君卻覺得富商們也關心時政,頗為有趣,笑嘻嘻轉頭低聲對他道:“看來砥厄之玉我們無緣一見……王兄很重視和璧,等閒之人不得一見,不過閣下若有興趣,哪天和小弟一起入宮賞玩?”他本想說邀請冰兒同去,但話到嘴邊又咽下。
“好啊,多謝美意。”子桁漫不經心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