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 (第3/4頁)
美麗心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會用於公司的發展,自己不會留什麼積蓄。“我現在每個月花費大概三四千元,”他指著自己身上那件淡紅色的襯衣,“這件衣服也不過兩三百塊錢”。李想還透露:“我從未買過1000元以上的衣服,據我所知,戴志康他們也差不多,都沒有大手大腳花錢的習慣和愛好。”
對於李想的異軍突起,有些人認為純粹是運氣,而事實上,任何成功都絕非偶然,從某種程度來說,甚至是一種必然。
泡泡網正式成立之前,李想考慮更多的是如何賺錢,當盈利不成問題時,李想開始琢磨如何才能使公司的利潤保持高速增長。“2002年算是閉門造車吧,自己懂些技術,辦網站純粹是一種興趣愛好。”李想告訴記者,“泡泡網正式商業化後,我們需要學習的有很多,作為我個人來講,也需要承擔更多的責任”。
領先的技術加上自身的勤奮,泡泡網的實力和規模迅速壯大,公司員工也從最初的50人發展到現在的一百三十多人,在快速發展的同時,問題也隨之而來。“管理有明顯紕漏”,李想回憶說,“最主要的問題是我和員工溝通不暢。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請人對員工進行培訓,現在來看,這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及時的”。
《財經時報》記者採訪李想的過程中,李想不止一次說起“踏實”這個詞。一直以來他不覺得自己是個商人,自小在農村長大,這段生活最重要的就是把自己變得“像農民般正直”。公司每到一個發展的坎兒,就有一個得力夥伴準時加入,正因為誠懇待人,“所以這些人才都一直跟著我。”李想敢說,在所有IT網路媒體中,PCPOP是惟一一夥不跟廠商收錢的隊伍;任何人收了錢會被這個團隊自動排擠出去,這裡有一股過於“理想”化的風氣。
“我認為我比一些四五十歲的企業家還踏實,”李想說,“我一步一步,每步都很踏實,因為我很清楚,創業是一個過程,不是說只要去創就會有業。至於問我算不算成功人士,我的回答是,在我腦子裡就沒有成功這個概念,只有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當記者問他什麼是該做的,李想的回答毫不含糊:“創一次業,做一次併購,實現一次上市。”他重點強調:“我現在所有的努力就是為了實現這幾個目標。”
目前,創業有成的李想一週要上六天班,每天和普通員工一樣打卡簽到,他指著胸前的工作牌,“每天8點半到公司,晚上7點左右下班,如果開會的話,會延遲到10點多,算下來平均每天要工作10小時以上”。李想還告訴記者,他從來不看小說,只看工具性的書和一些雜誌,像《時尚先生》和《環球企業家》之類,“有讀小說的時間,我還不如去想想我應該做的事”。看上去稚氣未脫的李想目光裡卻透著少有的堅毅,“我現在心態很好,我的座右銘是:直面困難”。
李想身上有著和這些大人物同樣的理性,能夠理性的面對財富。
韓國首富、現代集團創辦人鄭周永雖腰纏萬貫,卻異常節儉簡樸。他在創業時曾以“喝咖啡浪費外匯”為由,告誡部下要勤儉節約。20世紀80年代初,為了省下更換鞋底的費用,他給自己的鞋底釘上鐵掌。至今,他仍穿著20世紀70年代穿過的工作服,家中用的電視機還是1998年生產的17英寸電視機。
在亞洲富豪中位居首席的李嘉誠,其許多個人理財秘訣值得大眾學習借鑑。他認為,一個人在30歲以前,所有的錢都要靠雙手勤勞換來。20至30歲之間是努力賺錢和存錢的時候,30歲以後才是開始重視理財的時候。因為這時候賺錢已經不重要,而如何理財則顯得比較重要。
美國“石油大王”洛克菲勒雖擁有鉅額財富,但他始終保持錙銖必較的理財態度。他的各種花費開支都要記錄,就連三分錢郵票也不漏記。因此,他的記賬本從不離身。人們發現,他的每本賬都記得清清楚楚,一目瞭然。正是這一“絕招”,令他在經營石油公司時,總是能準確無誤地掌握成本與開支、銷售與利潤等資料。
曾經有人計算過,像比爾·蓋茨那麼有錢可以怎麼花,結論是:可以買31�57架太空梭,或者344架波音747,拍攝268部《泰坦尼克號》,買15�6萬部勞斯萊斯產的本特利大陸型豪華轎車;但是事實上,富可敵國的蓋茨夫婦生活很儉樸,惟一可稱得上奢華的只有他們位於西雅圖郊區價值5300萬美元的豪宅。不過據到過蓋茨家的人介紹,豪宅內陳設相當簡單,並不是常人想象的富麗堂皇。蓋茨曾說過:“我要把我所賺到的每一筆錢都花得很有價值,不會浪費一分錢。”
成功的人是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