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 (第2/4頁)
絕對零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遠。自己也算是個人才,但自己的對手似乎並不是人,而是一把寒光閃閃的刀。
朱元璋是這樣走到這一步的呢,從茅草屋的風雨到皇覺寺的孤燈,從滁州的刀光劍影到鄱陽湖的烽火連天,他從千軍萬馬中賓士而出,自屍山血海裡站立起來。他經歷過無數的磨難,忍受過無數的痛苦,他不畏懼所有的權威,不懼怕任何的敵人。一個個蓋世梟雄在他面前倒下去,他見過的死人比胡惟庸見過的活人還多!
胡惟庸終於明白了為什麼李善長不願意和朱元璋為敵,不是他沒有野心,而是因為畏懼
不用交手,胡惟庸已經明白,自己上錯了擂臺,他跟朱元璋根本不是一個公斤級的選手。
但後悔已經太晚了,就一條路走到黑吧
之後發生的事情有很多不同的說法,很多史料記載,是胡惟庸準備謀反,為人揭發,所以朱元璋動手解決了胡惟庸。然而也有一些史料記載,此事另有隱情,在我看來,後者可能更有可信度。
洪武十二年(1379)十月,占城國(今越南中部)派使節來南京進貢。但是胡惟庸沒有將此事奏報給朱元璋知道,這應該可以算是嚴重的外交事件,朱元璋得知占城國使團抵達京城時,長期累積的怒火終於爆發,他嚴辭訓斥了應對此事負責的胡惟庸和汪廣洋(時任左都御史)。
其實這個時候,胡惟庸最正確的應對方法是認錯,誰沒有個打瞌睡的時候呢。他卻和汪廣洋把責任推給了禮部,他認為這樣就可以了事。
朱元璋充分顯示了他的創意性思維,並將之運用在這件事的處理上,他沒有被胡惟庸牽著鼻子走,去查詢到底是誰幹了這件事,而是先處死了汪廣洋,然後囚繫了所有與此事有關的官員。
既然不是你就是他,那我把你們都抓起來一定是沒錯的。
刀已經架在胡惟庸的脖子上了,何時砍下只是個時間問題
他並沒有等太久
塗節是胡惟庸的死黨,他當時的職務是御史中丞,相信大家已經熟悉了這個官職。他在胡惟庸集團中的作用非常重要,發動輿論攻擊政敵,拉幫結派圖謀不軌,哪樣都少不了他,胡惟庸一直把他看作自己的親信。
十五、胡維庸案件(4)
然而這個親信用自己的行為重新解釋了死黨這個詞的含義——致你於死地的同黨。
他眼見胡惟庸不行了,便把胡惟庸的陰謀上報給皇帝。朱元璋等待的就是這一刻,他命令立刻處死胡惟庸、陳寧和胡黨中的重要成員,並滅了胡惟庸的三族。然後他命令,深入調查還有誰參與此事,如果查證屬實,一律處死!
於是名留青史的胡惟庸案件拉開了序幕,事實證明,查證屬實是很難做到的,因為太麻煩,而一律處死很容易,當時的審訊方式也為此案的發展提供了便利。審案的官員抓住嫌疑人後首先提供的待遇不是咖啡或是清茶,而是死打一頓,打完再說,有些與被審官員有仇的傢伙還會趁亂上去過過手癮,反正也是辦公事,順便報報私仇也是可以理解的嘛。
然後就是詢問同黨,那些讀書人哪裡經得起打,東扯西拉供出很多所謂同黨來,只要自己認識的,有一面之緣的,借過錢的,還過債的,想到什麼人就說什麼人。審案官員自然大喜,上奏皇帝,再去抓其他人,於是案件越來越大,從洪武十三年(1380)案發,連續查了好幾年,被殺者超過一萬人。
胡惟庸精心籌劃多年的計劃和組織就這麼被摧毀了,事實證明,朱元璋要消滅他十分容易,就如同捏死一隻螞蟻。
無論從哪個角度看,胡惟庸都只是一個跳樑小醜,他唯一的有成效的工作就是拉了上萬人和他一起共赴黃泉。
我們差點忘記了那個告密的塗節,他的結局頗有戲劇色彩,這個在胡惟庸案件中扮演了滑稽角色的人案發後即被押赴刑場,與胡惟庸一同被處死,不知此二人在刑場上相遇,會有何感慨。
胡惟庸死了,這個結果正是朱元璋需要的,現在他正坐在自己的龍椅上,看著下面的大臣們,這些可憐的倖存者,他們和胡惟庸同朝為臣,或多或少都有些接觸,眼看著自己的同僚們一個個被拉出去殺掉,他們的心中充滿了恐懼。
該結束了吧,我們只想活下去
朱元璋卻並不這麼想,在他看來,要做的事情還很多
不要急,好戲才剛開始
值得注意的是,朱元璋在處死胡惟庸後僅一個月,就撤銷了丞相這個延續上千年的職位。取消了中書省的設定,安排機構分流人員,如此大動作,卻幹得雷厲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