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 (第2/4頁)
人生幾何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張發奎趁第二方面軍政治部主任郭沫若要求去南昌之機,囑郭向南昌起義統帥部轉達四點希望:“第一,我希望他們儘速退出南昌,因為我的部隊也要到南昌去,免致發生衝突。
第二,我聽說他們要回廣東,我希望他們去東江,不要去贛南,因為我的部隊要走贛南迴廣東,免致發生衝突。
第三,河水不犯井水,我們彼此不相干犯,我希望革命委員會以後不要再用我張發奎的名義,做傀儡我不來。
第四,我對政工人員一律以禮遣散,希望他們不要傷害了我的人。”
郭沫若請張發奎親筆寫下這個意見,便同李一氓、陽翰笙等人離開九江去南昌。
張發奎怕有通共之嫌,又虛張聲勢,派兵追趕起義軍,以敷衍武漢政府。
直到8月5日,才電告武漢政府,謂“奉令追剿,已經星夜分途出發,現先頭部隊將抵南昌”。
實際上,追抵南昌後,又拖延時日,待賀、葉部隊進兵臨川、宜黃時,才派兵追趕。
後來張的“追兵”,與起義軍又“嗣忽分途”,改向南雄。
出現這樣“追而又舍”的局面,正是葉劍英向張獻計、“力主不追”的結果。
這樣,就使南昌起義軍擺脫了一部追兵,從而迅速開啟南下通道,直下潮梅,與彭湃的農民軍匯合,儲存了部分革命武裝。
按照中###組織的決定,原計劃還有一支武裝力量參加南昌起義,即中央軍政學校武漢分校的幹部和學員。
“七一五”汪精衛叛變革命後,國民革命軍第一方面軍總指揮唐生智欲借該校到洪山野外演習之機,將其秘密圍殲。
時任第四軍參謀長的葉劍英,得知訊息後,立即建議張發奎出面,制止了這一陰謀,並將該校解散,組建為第二方面軍軍官教導團。
全團有100多名未暴露身份的共產黨員,並有秘密黨組織,是當時少有的革命武裝力量。
教導團黨代表陳毅率該團赴南昌,準備參加起義,中途受阻,直到8月4日全團才乘船趕到九江。
張發奎突然下令繳械、“清黨”。
這時陳毅身份已經暴露,他連夜召集黨的會議,決定:除秘密黨員留下外,已暴露身份的黨員迅速轉移。
陳毅帶特務連長蕭勁奔南昌。
師生們紛紛走散。
葉劍英見此情景,十分焦慮。
葉劍英的非常之路 第二篇(8)
他感到,教導團是我黨掌握的一支很強的武裝力量,南昌起義後尚未暴露,且都是革命骨幹,乃是寶中之寶。
一定要想法儲存下來,整頓好,交給黨使用。
他利用自己的合法地位和張發奎、黃琪翔對其信任的有利條件,主動到團裡找教員和學員們談話,做了許多鼓勵工作,使大家安定下來。
隨後,又找張發奎“毛遂自薦”,兼任了教導團團長。
葉劍英上任後,親自到團裡瞭解情況,耐心勸導師生。
經過艱苦細緻的工作,使已走散的師生紛紛歸來,重新集合起2000餘人。
葉劍英向張發奎要來槍支子彈武裝全團,稍事整頓,即率團隨軍開赴南昌。
不料,到南昌後,朱培德散佈教導團是“赤子赤孫”,並向張發奎提出對其繳械、“清黨”的要求。
在危難中,葉劍英挺身而出,團結全團師生努力抗爭,保住了這支革命武裝。
葉劍英一手帶出來的第四軍教導團後來成了廣州起義的主力軍。
他回憶教導團成長壯大的艱險歷程說:“教導團是很好的隊伍。
到海陸豐,一個兵就是一個兵,如果調到湖南,一個兵可以當一個連長。
後來到江西時,毛澤東同志知道教導團的情況後說,呀!可惜了,一千多人,到這裡來就好了。”
四、“紅旗飄上越王臺”
南昌起義失敗,中國革命陷入更大的低潮。
葉劍英從一個逆境落入另一個逆境,接受新的考驗。
為了改變這種局面,掀起新的革命高潮,中共中央於1927年8月7日,在湖北漢口召開緊急會議,總結大革命失敗的經驗教訓,討論國共兩黨關係、土地革命、武裝鬥爭等問題,堅決糾正了以陳獨秀為代表的右傾投降主義,確定實行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
“八七”會議期間,擔任國民黨革命軍二方面軍第四軍參謀長兼教導團長的葉劍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