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部分 (第2/4頁)
知恩報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兵敗九宮山,多爾袞又懷疑吳三桂了。這種懷疑是以一種深刻的防範戒備心理為基礎的,但卻又不能明動干戈。
李自成大軍消滅了,最兇惡的叛逆沒有了,那麼讓這些兇惡叛逆伏屍遍野的吳三桂就成了最可怕的人物,必須防範於“未雨”之時。況且,吳三桂也一直沒在公開表示投降的意願中舉行過任何正式投降的儀式,是朝廷一步一步逼他走上做清朝大臣的道路的,如此之大將,豈能不防他一手呢?
三載雲雨情
詔書下到吳三桂手裡,吳三桂面色陰冷。他從清廷的命令裡似乎覺察到了,這背後的深刻用意,清廷對未明言降心的自己仍懷有疑慮。原來是利用為主,防範為次,現在則是防範為主,利用為次——因為利用他打擊李自成的任務已經完成了。對這個能征善戰、滿腹韜略的吳三桂,如今再留在京都,萬一鬧騰起來,威脅是可想而知的。多爾袞對他實在放心不下。儘管有人向他建議讓吳三桂領兵征討南京,可多爾袞思慮再三,最終沒有同意,原因很簡單:恐怕他反戈,為福王出力。只有把這樣一個危險人物送到關外去,恐怕才是最為妥當的方法,因為關外是他吳三桂的故鄉,那裡有他的土地和財產。況且使一個有戰功的將軍衣錦還鄉,有何非議?實為重要的是,遼寧關外之地,受山海險阻之隔,與中原分開,只要守住山海關這一戰略要地,吳三桂即使在關外再鬧騰,他也掀不起什麼大的風浪。
吳三桂豈是呆滯之人,當接到出鎮錦州的詔令後,他對清廷的良苦用心,就明白了個八九分,他不禁自我解嘲他說:“好一場滑稽戲,我吳三桂請清兵入關,不到一年,他們又請我出關,真是可笑,可悲,又可嘆!”
接到命令後,吳三桂立即收拾行裝細軟準備早日離開京都。既然不想讓清廷懷疑自己,他就一天也不想再多待了。在一切收拾停當後,他便統率著他的關寧兵踏上了茫茫的路程。五天以後,抵達遼東,吳三桂及其全家住進了錦州城,關寧軍則被安排到寧遠、錦州、中右、中前、前區等地,這些都是關寧兵多年活動的熟悉地帶。
自移師遼東以後,吳三桂整日怏怏不快。因為,如果他後半生都在錦州度過,那麼他復明的志願和迫使清廷實踐山海關盟約的目標,將付諸東流。要從遼東起兵打進山海關,是幾乎不可能的,況且關外又是清廷王朝起家的地方。吳三桂自己的困境是十分清楚的。
同吳三桂不同的是,陳圓圓的心裡卻是甜蜜蜜的。
因為他們所想的完全不同。
一個是政治眼光,一個是愛情眼光。
陳圓圓想的是:不打仗了,可以和三郎長相廝守了……
吳府中的陳圓圓,自吳三桂出師後,天天為他的平安與戰事祈禱,希望上天保佑她的吳將軍馬到成功,安然回師,她無日不在打聽吳三桂的訊息,當聽到吳三桂順利進軍,取得綏德、延安、西安大戰的勝利訊息後,她高興得幾乎夜不能寐,為自己有這麼一位能征善戰的丈夫自豪。不過,擔心還是主要的,馳騁沙場,槍林箭雨之中難保毫無閃失。即使吳將軍武藝高強,可是萬一有個不測,自己可就悲慘了,因此,她整日為此而心緒不寧。
好訊息終於傳到吳府:“吳將軍得勝班師回朝了!”多麼令人高興的訊息啊!陳圓圓吊在半空中的心終於落了下來,現在她要做的事只是引頸以待吳三桂的歸來了。
對於政治,陳圓圓不是一竅不懂。她自被搶奪,主子都是官紳。尤其是到北京這些年的奇合巧遇,曲折經歷,同田弘遇、崇禎帝、各種官吏,李自成、劉宗敏軍的接觸,對各種政治氣候的變化發展及其中的訣竅,她都懂得了不少。她以一個具有極高智商的女人特有的直感和思考,敏銳地察覺到天下大勢的癥結在哪裡,應該怎麼做。
還是在李自成撤出北京,多爾袞又立足未穩之際她就勸過吳三桂——佔據北京號召組織軍隊,利用漢人的思明心理驅逐多爾袞,擁立明室或乾脆自立。吳三桂考慮再三認為時機不行,最重要的還是擔憂自己手中兵力過少。
懂得政治,不一定熱衷權力和政治鬥爭,陳圓圓是那種以愛心為基調的女性。她全部的智慧和感情,都是為愛與生活而生的。對於官場縱橫,她只是生活其中,不能不關心而已。她說出自己的看法,也是基於對吳三桂的愛,是一種愛屋及烏的關心。吳三桂聽不聽,她全不在意。只要她所愛的英雄也愛她,她就高興得陶醉不已,其他的事都不值得再計較了。
讓吳三桂駐守錦州是多好的事啊!
陳圓圓聽到詔令的第一個反映就是感覺那是一個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