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部分 (第2/4頁)
知恩報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間,有的被砍掉了手腳,有的被削飛了天靈蓋,血花繽紛如雨……
吳三桂已殺紅了眼睛,臉上身上全是粘稠的鮮血。他一邊大吼著,一邊劈刺砍剁,見他如此神勇無畏,連明軍都有人為他叫好。
二伏的高文貴軍也迅速崩潰被殲了。
李定國隱蔽山頭指揮,他看到一伏二伏均旗亂人潰,三伏也已失去鬥志,知道大勢已去,不由長嘆一聲:“上天如何不助我大明啊!”便帶著三伏餘部,擺脫吳三桂軍的追擊,追隨永曆帝去了。
經過磨盤山這一戰,南明的軍隊再也無力對抗吳三桂的大軍了,只有節節敗退,一觸即潰。
吳三桂一直追到緬甸邊境。
永曆帝在李定國、白文選等部將的保護下,避難緬甸,從此,南明餘部只能在滇緬國邊界的大山叢林之中打游擊了。
問計求安
順治十六年(1659年)七月,吳三桂班師回到了昆明,成了舉國的重臣。
吳三桂從山海關打到河北、山西、陝西、甘肅、寧夏、四川、雲南、貴州、湖南……幾乎是戰無不勝,清朝的大半壁江山都是他吳三桂打下來的。
有人說:“沒有吳三桂,就沒有大清朝!”
有人說:“沒有吳三桂,就是李自成坐北京,張獻忠據西南,滿洲人守關外!”
有人說:“有了吳三桂,天下三分歸一!”
然而,吳三桂卻知道,沒有了敵手才是最可怕的。南征北戰,東蕩西殺雖然辛苦,雖然危險,可吳三桂自信以關寧軍百戰不殆的軍力和自己縱橫開闔的指揮才能,可以無敵於天下,他吳三桂就有這個信心。
可是,如今怎麼辦?
天下太平了,創造太平的人就成了最危險的人了——自古以來都是這樣的。“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這是千古流傳的政治格言。韓信、英布、蒯越等西漢開國名將哪一個不是含冤慘死;東漢的雲臺二十八將又有幾個人善始善終,大明朝的朱元璋對開國名將更是一律格殺……這些故事,他吳三桂又怎能不知道!
更何況,他吳三桂畢竟是漢人,是半路伴駕,朝廷從來都一直在懷疑他,防範他,他會有什麼樣結果?
吳三桂恢復大明的願望依然埋在心底,雖然已經非常渺茫了。但是他不想擁護南明,他鄙視南明小朝廷的腐敗,以及農民軍將領相互的傾軋,所以他才會攻打南明。他不相信這樣的朝廷能成什麼大氣候。他只相信自己,想由自己親手擁立朱明後裔立國,或者,乾脆就由他吳三桂自立為王。這其中,包括著他自己的重大利益。
現在,南明已垮臺了,全國已平定,這個根本問題也就立即提了出來。
原因在於,這關係到他吳三桂在何處立足?自己將如何對待清朝政府?也將關係到自己會有什麼下場?
清朝的大將基本上也像明朝一樣,是兵將分離制。非到戰時,大將是沒有統兵權的。地方總兵、將領的兵也不多。現在打著仗,他可以手握重兵,自己說了算;可如果不打仗了,滿清朝廷還會讓他這樣嗎?按帝制,他必須交出手中的兵權,做個王爺了事。可那樣一來,自己心中的大夢將永遠變為泡影,更進一步說,即使他心甘情願,服服貼貼的想做個平安王爺,手裡沒有“軍隊”這個本錢,又有誰能保證他就能如願呢?所謂“君道無常”,今天好好的,也許明天就會變個樣,即使現在保證了,又怎麼保證以後不發生變化呢?
究竟該怎麼辦?
謀士和各主要大將的意見也不一致。
那是吳三桂與他們單獨會談時逐一瞭解到的。現在這種情況下,這種大事他還只能秘密地徵詢看法,不能把他們都叫到一起商討。他不放心,因為他身邊還有清室親王的幾萬大軍在旁虎視耽耽地盯著自己。也不能保證自己的人個個對他都忠心耿耿。
劉率初建議他說:“復明之事,目前還不行,一則是兵少,二則無根(根據他、立足點),三則錢糧器械均不足以起手。眼下必須先謀一立足點,紮下根積蓄有餘了,才能效法漢劉邦、明朱武,然後再做打算。”
胡守亮也說:“鎮守西南,勿回北京。爭取學明朝沐英世代鎮守雲南,立足而後圖。”
值得一提的是:在貴州湖南一帶與李定國軍、大西軍酣戰之時,陳圓圓竟也勸他不可徹底掃平南明,應該趁此機會佔據武昌自立為帝,據江南為根據地,復明北進……
他沒有想到圓圓有如此深遠的目光。他也確實心裡猶豫過,但他最終認為太倉促,兵力不足,時機不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