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部分 (第2/4頁)
知恩報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首先是牛金星揮動大筆,以吳裹的口氣寫了一封勸降書。
這封信由吳襄抄了以後,委派明朝降將唐通帶書前往山海關招降。
唐通與吳三桂有舊,自以為此行必告成功。於是帶領三千兵馬,賞銀四萬兩,封吳三桂為侯爵的桂冠,並帶家書一封,招搖過市,向山海關揚威而來,伊然與天子欽差相差無幾。
當吳三桂接到通知後,想了一下便立即命會大開城門迎接。
唐通將三千兵馬駐紮安頓於城外,只率隨從抬著餉糧、冠服,逍遙入城。
吳三桂將他迎到帥府坐定。
“唐將軍別來無恙?”吳三桂拱手相問。
“吳將軍何必客氣,你我舊交,當言知心。”
“那是自然,唐將軍有話請講吧!”
“我今奉大順王命而來,帶四萬兩銀賞犒吳關寧鐵騎,封將軍為通侯,勸將軍歸順李闖王,另外,我亦帶來伯父家書一封,先請將軍過目。”
唐通言罷,身旁隨員從小匣中取出書信,雙手捧到吳三桂面前。
吳三桂不動聲色,開啟書信。
他一看字跡倒真是父親手筆,但細一讀品,發現文句絕非父親所喜歡的直白句,而是文辭流暢,斷定是別人代筆,自那封家書情況失實後,吳三桂對父親書信情感的份量突然覺得變輕了。
他的臉色似乎不好,那封“家書”是這樣寫的:
三桂吾兒:
爾以身恩特簡,得走聞任,非真累成功,歷年歲所致。不過因為強敵在前,非有異恩激勸,不足誘敵。此管子所以行素賞之計,而漢高一見韓彭,即予重任,均屬此類。你今徒飭軍容,徘徊觀望,使李兵長驅直入,既無批吭搗虛之謀,復乏形勢禁之力。事機已去,天命難回,弄君已逝,爾父紹更。嗚呼!識時務者,可以知變計。革徐無直奔漢歸魏,不為不忠,子胥逢楚適吳,不為不孝。然以二者接之,為子胥難,為元直易。我為父計,不若反手銜壁,負鋸輿棺,及今早降,不失通侯之賞,而猶全孝子之名,萬一徒恃憤驕,全無節制,主客之勢既殊,眾寡之形不敵。賴甲堅城,一朝殲盡,使爾父無辜,並受戮辱,身名俱喪,臣子均失,不亦大可痛哉!
語云知子者莫若父,我不能為趙奢,而爾殆有疑於趙括:故為爾計,至囑至囑。
吳三桂看完信,溫和地對唐通說:
“請唐兄臺先行館舍歇息,容我與眾將商議再定,八萬大兵,去留也難呵,望兄臺諒三桂難言之苦衷。”
“不妨事,吳兄可慢慢商議。”唐通顯得一團和氣。
吳三桂召集眾謀士與主要將領商議。
方獻廷、胡守亮均認為在聯清大事決定之前,一定要先穩住李自成,不能輕舉妄動。
參將馮有威亦認為不妨納銀賞卒,麻痺住對方,何必打草驚蛇。
吳三桂認為有理,立即會見唐通。
“吳兄可曾想好?”
“我與眾將商議過了。他們都願意受犒銀封號,但須見朱明太子一面,辭朝而後正式舉行歸順儀式。”
“如此甚好!”
唐通非常高興,立即飛騎回報北京,只留副使在此留軍駐守。
多爾袞發兵
這時,瀋陽(盛京)的清政權也在籌劃一項南下大行動。盛京戰雲密佈。
大清皇室自皇太極去世後,小皇子福臨即位,皇太極的皇弟多爾袞文武全才,英俊瀟灑,他一直深愛著聰慧秀麗,明睿豁達的嫂嫂西永福宮莊妃。
莊妃嫁給皇太極時,還是個十二歲的少女。皇太極比她大二十一歲,深得皇太極寵愛。但後來由於宸妃寵冠後宮,奪去了皇太極的全部情愛,使她和自己同齡的皇弟多爾袞情意相通,多爾袞更是喜歡這個識大體知大局有涵養的女人,每當遇到舉棋不定時常常找她商量,莊妃也從多爾袞那裡學來了好多知人善任,用人任將和處理軍國大事的本領。
一來二去,兩個人到了夢魂縈繞,寢食不安的程度。那時,多爾袞對於莊妃的情意是不言而喻的,他愛戀她,他們在一起度過了許多甜蜜的日子……
崇德六年宸妃病重,皇太極竟不顧前方與明軍在松山、寧遠大戰,撇下諸將趕回盛京。
宸妃去世,皇太極哭得數次昏迷,迅速憔悴衰弱。
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九日,皇太極中風病死,皇太極生前未能指定皇位繼承人,因此引起了諸王的爭鬥,其時,皇太極長子肅親王豪格與皇太極三弟、磧睿親王多爾袞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