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部分 (第3/4頁)
知恩報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日,未見任何訊息,吳三桂甚至擔心清方連兩國交戰不斬來使的定規也不顧,他怎能不著急,不擔心呢!
方獻廷,胡守亮本是借兵的動議者,見到主將左右為難的樣子,也覺不安,萬一借兵不成反釀大禍,全軍性命與此關係極大。若有差錯,他們咎責難逃。因此他們也坐臥不寧。雖然他們極力勸主將放寬心,好訊息不久即會傳來,可是他們自己卻無寬心可放,總怕壞訊息到來。
就在總兵府各帥將急得難以忍受時,楊坤、郭雲龍同一個滿裝的官吏輕騎回關而來。
吳三桂立刻將他們傳到帥府內。
詹霸與吳三桂見完禮後,即拿出多爾袞的書信。
吳三桂急不可待地拆開多爾袞的書信飛速看完,然後又交給身邊的方獻廷、胡守亮傳閱。
方、胡二人看後相對點頭,此時吳三桂心中亦有數。
這封信雖然沒有正面回答借兵與否,但一則仍以“平西伯”的大明封號稱他,並讚揚他的忠義;二則亦明確表示吳滅李自成的志向是對的;三則勸吳消除疑慮,正面降清,並許以藩王之封……
這說明大計基本已定,只是“借兵”的形式如何出現尚未具體約定。
吳三桂立即召集將領與謀士的秘密會議,嚴密封鎖了城外唐通大營。
會議在吳三桂的主持下開始了。
郭雲龍作為出使清方的人,對清方有所瞭解,為了給大家議決對策提供參考,他首先詳細地講述了出使的情況。從軍中大帳到騎卒裝備,從多爾袞到洪承疇、范文程,盡其所知,一一述及。
然後,吳三桂又說明了多爾袞書信的意思,大家才開始議定。
方獻廷獻計道:
“既然清方派使者回訪,說明清方有些誠意,加之有對付李自成的共同願望,聯軍是有條件的,為今之計,應儘快消其疑慮,促其迅速進軍。”
“方將軍所言極是。”吳三桂笑道。
正在此時,意外的情況使他們不得不調整對策。
一名探報來報:
“啟稟元帥,清軍已改變原行軍路線,向山海關而來。”
“噢——”吳三桂大驚失色。
聽到這個訊息,在場諸人都有些莫名奇妙,不知多爾袞這是何用意。
多爾袞好不厲害,突然改變行軍路線進軍山海關是否別有用心,難道他準備武力取山海關不成?可是又為什麼派使者出使吳營,這倒底是緩兵之計還是別的什麼?
吳三桂此時倒是很冷靜,他從多爾袞的行動中,已知其有疑慮,怕中詭計,一方面出使,一方面改變進軍路線,其用意在於師進山海關迫使他投降。然後由山海關直取北京,即使不成,在山海關聯軍也可控制住山海關這一要地。
事已至此,他必須立即作出反應,於是他又與眾人議定多爾袞發兵山海關的對策。
經議定改變了原來請多爾袞入中協、西協的決定,直接請其入山海關聯軍擊敵。
議定後,吳三桂又派郭雲龍、孫文煥二人再度出使清營,並攜帶吳三桂致多爾袞的第二封信。
郭雲龍、孫文煥受命出使,即日整裝,會同清使詹霸而行。
三人出關不久即遇多爾袞的大軍。
郭雲龍面會多爾袞,致以相迎之意,然後呈上吳三桂的第二封親筆信:
大清國和碩親王閣下:
接王來書,知大軍已主寧遠,弔民伐暴,扶弱去強,義聲震天地。
王把以相助,實為我先帝,而三桂之感戴尤其大也。三桂承王,即發精銳于山海以西諸要地,誘賊速來。
今三桂已悉簡精銳,以圖相機剿滅。懇王速整虎旅、直入山海,首尾夾攻,逆賦可擒。 大明平西伯吳三桂頓首 甲申年四月。
多爾袞在馬上沉吟有頃,感到吳三桂不正面回答降清問題,而只談借兵,顯然是不想降清,如今大戰迫在眉睫,此事容後再議。
想到此,他一揚馬鞭,對來使說;
“我即進兵山海關,請吳帥邀李自成戰,大清自當會同破敵!”
十四萬大軍向山海關西側急馳,馬蹄聲震地,煙塵蔽日。
在與清兵議定大計後,吳三桂與謀士們策劃,對李自成展開了公開挑戰。
首先,他派兩營精騎將城外唐通三千人馬包圍,全部消滅!只放十人逃京報信。
其次,他公開舉起討李復明的旗幟,釋出《討闖賊李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