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 (第2/4頁)
知恩報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太宗知道,吳三桂等人退往可山,便是要去回守寧遠,於是,又遣精兵分別埋伏在高橋大路和桑噶爾寨堡,吳軍回守寧遠,這裡是必經之地。
吳三桂已料知太宗定然在這兩處設下伏兵,便招唐通、馬科商議,打算深夜突圍而去。
是夜,三將令全體將士飽餐一頓,整好行裝,向清營衝去。剛至半路,忽然從左側殺來一彪人馬,截住去路,明軍因前次清兵筆架山劫營,受了打擊,這時又見清兵在前,都嚇得毛髮直豎,勉強上前衝殺。
哪知那馬科膽小如鼠,剛一交手,便遇到清朝大將濟爾哈朗。濟爾哈朗的厲害,在明將中是人人皆知的。馬科自知不是對手,剛兩三個回合,便敗了下來,撥馬便走,逃入可山城中去了。剩下吳三桂與唐通二將,率眾與清軍相持,但見清兵刀削劍剁,勇悍異常,也不由得心驚肉跳。
突然之間,一聲炮響,右側又飛出一彪人馬,為首大將,正是大貝勒豪格。這一來,明兵真是潰不成軍,當即旗倒轍亂,哭喊成一片,你擠我推,人踩馬踏向可山城退去。吳三桂、唐通見大勢已去,也只好逃回可山城內。
吳三桂等人困居可山不過三天,已無糧草,再相持下去,無異死路一條,幾名將官真是愁眉不展,當即,吳三桂召集眾人,道:
“當今情勢危急,我軍內無糧草,外無援兵,再守下去,即便清軍不來相攻,我們也得活活餓死。我以為,不如趁此時軍兵尚有作戰能力,再突圍一次,是否成功,就在此一舉了。”
唐通、馬科也無良策,只好按吳三桂的意思辦。
是夜,明軍人皆銜枚,馬皆摘鈴,悄悄從可山城奔了出來。這一次,清軍似乎還真沒有防備,當明軍殺到清營時,還沒有動靜,眾人大奇,吳三桂見狀,心知不妙,忙傳令:左右多加註意,以防不測。隔不多時,四周忽然響起一片喊殺聲,戰鼓震天動地,火把照徹夜空。只見清軍黑鴉鴉一片,包圍過來,也不知有多少人馬,明軍大都心知這次是求生的惟一機會,因此,他們個個驍勇,土氣勃發,左右奔突,直殺得清軍哭爹喊媽,死屍遍野,血流成河。
吳三桂、馬科、唐通此時更是一馬當先,帶著精兵決死隊,奮力衝突,他們左砍右刺,橫衝直撞,尤其是那剽悍驍勇的吳三桂,他帶領著自己那50名卓絕非凡的家兵衝殺在前,他們沖垮了一層層滿清大兵的合圍,在絕望中為幾萬人馬終於殺開了一條血路,無數明軍即沿此血路突出重圍。
隨即,吳三桂檢點突圍而出的大部分兵馬,往寧遠而去,奮力固守。
至此,吳三桂雖然在明朝的眾多邊鎮將領中卓越驍勇,然而,面對明清松錦決戰中明軍似乎要必然失敗的歷史命運,他畢竟獨木難支啊!
太宗聞報,吳三桂突出重圍,退守寧遠後,一方面大為惋惜,只覺意猶未盡,另一方面,他似乎又不禁大喜過望。因為,沒了吳三桂,洪承疇也就沒有了依靠,在他看來,此番洪承疇定是插翅難逃了。
一天,太宗對范文程道:“洪承疇乃一難得的帥才,我願招他來降,先生看如何?”
范文程沉吟片刻,道:“招降洪承疇,恐怕沒那麼容易,現在只有多寫降書,分解他部下各將,擾他軍心,方可下手。”
太宗覺得十分有道理,連連稱“妙”。便令范文程寫了許多招降書,派人射進城去,城中卻只是堅守,不作反應。
太宗等了數日,不見有人來降,十分惱怒,便令軍士猛攻,卻因松山城十分堅固,好守難攻,也未見效。
太宗十分憂慮,寢食不安。這天,漢臣李永芳上帳獻計,道:
“城內有一名副將,名叫夏承德,原來與臣十分交好,不如讓臣遞一招降書,許他高官厚祿,讓他獻城,陛下看如何?”
太宗一聽,大喜,說道:“既然有這等人,那先生就趕緊寫吧!”
李永芳馬上給夏承德寫了一封信,口氣十分客氣委婉,呈上太宗。太宗便讓人射入,李永芳忙道:
“著人射入,多有不便,還是應機密為好。”
太宗道:“這倒要費不少周折。”
范文程在旁說道:“這也不難。”
太宗問道:“先生又有何妙計?”
范文程道:“臣料松山現在糧草已盡,肯定想突圍出走,只因我軍四面圍住,無隙可乘,所以閉城固守。現請暫開一面,讓他出來突圍,我即伏兵堵截,他定然回城,趁此時令人扮作漢兵。混入城中,便可與夏承德聯絡了。”
太宗大喜,笑道:“好好!先生果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