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幻天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百文;最低的是月給銀二兩、米一斤半、制錢六百文。但是富庶的太監,其闊綽之處,說來有如神話,“溥儀自傳”中說:
我用的一個二總管阮進壽,每入冬季,一天換一件皮袍,都屬貂翎眼、貂爪仁、貂脖子,沒有穿過重樣兒的。僅就新年那天他穿的一件反毛的全海龍皮褂,就夠一個小京官吃上一輩子的。
貂皮今稱“明克”;西方貴婦人,以擁有一件明克大衣視為財富與地位的象徵,而阮進壽有數十件貂皮袍,其豪富為何如?
這些人的錢是哪裡來的呢?第一是與內務府勾結,凡有大工、大慶典,如興修宮殿、修陵寢、大婚等,都要先講條件。
如溥儀的二總管、後來升為大總管的阮進壽,在溥儀“大婚”時曾勒索“內務府”,據溥儀自述:
我事先規定了婚費數目不得超過三十六萬元,內務府按照這個數目在分配了實用額之後,可以分贈太監的,數目不多,因此在大總管這裡沒透過。事情僵住了。堂郎中鍾凱為此親自到阮進壽住的地方,左一個“阮老爺”右一個“阮老爺”,央求了半天,阮進壽也沒答應,最後還是按阮進壽開價辦事,才算過了關。
按:溥儀所說的這段話,需要說明或補充者有三:第一,大婚只用三十六萬元,是因為溥儀畢竟只是“關起門來做皇帝”。同、光兩朝大婚,正式預算及各省督撫報效,總數在四五百萬兩銀子左右。第二,內務府大臣皆為兼領,不常到衙門;事務工作,有“堂郎中”為其首腦。“堂”有堂官的意味在內。第三,清朝官場稱謂,官至三品始可稱“大人”,阮進壽既為大總管,自是三品都領侍,郎中五品,稱之為大人,亦不為諂諛;但對太監的尊稱,只有“公公”,並無大人,而又有些太監不喜“公公”的稱呼,所以稱之為“老爺”。
太監的另一項經常收入為犒賞。內廷行走人員,逢年過節,或者奉召參加慶典,如“入座聽戲”等等,對太監皆須有所饋贈;倘遇頒賞,則視“恩典”大小而定紅包大小,寧豐勿薄,尤其是出自特恩,打發更須注意,倘不滿其意,回宮覆命時,加上一兩句閒話,便成有力的讒言,恩遇方隆,旋即失寵,便是因小失大了。
還有一種犒賞,實在是花錢消災。對大臣、言官的處分中,有一種叫做“傳旨申飭”,派出來的太監都是利嘴,倘或好好招待,紅包豐厚,則念一遍傳旨申飭的上諭,便即了事;如果不懂這個訣竅,一無表示,“申飭”便變成痛詬,狗血噴頭,祖宗十八代都可以罵到。
太監弄錢的花樣很多,但不管什麼花樣,性質上總脫不了“敲詐勒索”四字,舉幾個例子如下:
一、左宗棠內召入軍機,自蘭州入覲——召見時免冠磕頭,大帽子置於正前方,如果曾賞戴花翎,則帽子倒置,即以翎尾對御案——奏對既畢,“跪安”退出時,左宗棠忘了取回帽子,太監將帽子送回賢良寺行館,索酬兩萬銀子,否則洩其事於言官,糾彈失機,何等沒趣?左宗棠無奈,只好接受其勒索。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清朝的太監(3)
二、慈禧萬壽,某疆臣進獻珍玩,外加紅木底座玻璃罩;凡此進貢,照例應有豐厚的“門包”。但此疆臣所派的差官不甚內行,打點得不夠,太監便使壞了:等貢品抬入宮內,差官退入殿外,復又被喚了進去,指出玻璃上有裂痕,隨時會破,不便進呈。差官急得不知如何是好,太監便以同情的態度表示,可以為他換一個玻璃罩,但須兩千銀子。此差官迫不得已,打電報回去匯了銀子來了結此事。其實所謂裂痕,只是太監在玻璃罩裡面粘了一根頭髮而已。
三、世續的父親崇綸,久任禁軍統領,在庚子以前是慈禧面前的紅人之一。他在兼內務府大臣時,得罪了一名有頭臉的太監,一次奉召進宮,經過一處殿廷時,屋子裡潑出一盆洗臉水,淋得他袍褂盡溼;那太監趕緊出來請罪。崇綸懂得他們的花樣,這不是發脾氣的時候,只問:“太后在等著,一身皆溼,如何入見?”太監拿出一套袍褂來,又訴苦說好話。崇綸花了好大一筆錢,才能換上乾淨袍褂去見慈禧。
類此故事,不勝列舉。若問:如果不受勒索,又將如何?則有張蔭桓的故事,可以說明一切。甲午以前,張蔭桓奉派為英國維多利亞女皇加冕慶賀專使,歸途道經巴黎,購得祖母綠及紅寶石戒指各一枚,進獻兩宮;前者的價值遠過於後,特以孝敬慈禧。哪知李蓮英那裡沒有打點到,為他一句話說得慈禧對張蔭桓痛恨不已,與他後來之得殺身之禍不無關係。
據說李蓮英是說了這麼一句話:“難為他記得那麼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