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熱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朋友飲食習慣健康,那麼他飲食習慣健康的可能性要大5倍;如果一個心臟病患者沒有三四個關係親密的人,死亡的可能性是其他心臟病患者的2倍。
在我去年進行的開放型成功人士大量採訪研究當中,就發現善於結交朋友是絕大多數成功者共同的成功要素。尤其是商業領域裡的創業者,他們不同於傳統東方家族企業的繼承人,從父輩那裡沒有得到足夠的資金支援,因此,他們更多的是靠與夥伴的聯合,組建一個互補的創業團隊,共同籌備啟動資金,或者透過朋友尋找風險投資,進而才能夠獲得人生成功。這也成為了一個新經濟領域的顯著特點:團隊創業。譬如百度的李彥宏與徐勇,亞信的田溯寧和丁健、共同建立chinaren網和空中網的楊寧和周雲帆,E龍的唐越和張黎剛,攜程的季琦、梁建章、沈南鵬等等。
“交八方友”對於生活範圍侷限於校園之內、卻又面臨走入社會的大學生來說,也一樣重要。大學生需要注意打破校園圈子的限制,一方面透過父母和師長了解社會,一方面透過假期實習、打工結交一些身在職場的“社會上的朋友”,擴大視野和見識。當然,這種“社會上的朋友”肯定不是街頭混混。這同樣是形成完整人格的一部分,因為任何一個大學生最終也要成為“社會”中的一員。
王冉在哈佛的學習心得
易凱資本公司執行長王冉是哈佛大學的經濟學學士和工商管理學碩士,在一次我們商會組織的活動中,他曾談過自己在哈佛大學的學習心得:
“我在學校的時候遠非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到功課上。我寧願花時間做一些別的事情,比如聽演講、組織活動等等。如果天天關在校園裡讀那點書,我想在某種意義上是在浪費哈佛的經歷。我覺得如果要想在哈佛的教育裡最大限度吸取營養,就不能僅僅停留在對那些課程的掌握上,而是要把自己融進那個人文環境,利用這個人文環境能給你帶來的這些特殊的機會——包括跟世界一流人才的交往、交流的機會——從而真正開啟自己的視野。”
“高等教育的目的和功能不應該僅僅是教人知識,比如現在我工作中所用的知識都不是那時候學的,高等教育最重要的其實是另外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拓展人的視野從而能讓人看得更遠;另一方面是錘鍊人的意志從而能讓人走得更遠。前者包括教你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後者包括培養自信、幽默感、團隊精神、求索意識等等。這些都比純粹的‘知識’重要得多。當然,哈佛生活——特別是兩年哈佛商學院的案例教學——也在表達和交流以及快速閱讀等方面磨礪了我實實在在的能力。”
加拿大加達國際商務公司的總裁閻長明也曾就出國留學表達了自己的建議:“很多留學生到了西方社會,就只重視學習ABC和自己的專業,課餘有時間就拼命打工,把自己封閉在一個狹窄固定的模式裡,這對於開闊視野和日後在外發展其實是很不利的。”
在現代社會中,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朋友”這個詞已經走向兩個極端。一方面,人與人之間聯絡和接觸更加頻繁,朋友越多代表路子越廣,因為可以跨行業、跨地位、跨國界的互為資源。另一方面,社會日漸浮躁和功利,人與人之間有太多分不清的是非真偽,也有著太多的客套、應酬、交際,以至於“朋友”的定義越來越廣,越來越有酒肉朋友的內涵。
當然,上述現象只是在向我們表明:朋友,也需要有所選擇;朋友,也需要分門別類。
通常來說,人們交友有兩個原則:
其一,同質原則。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無論君子還是小人,選擇朋友的首要標準都是同質性,譬如志同道合、性格相投、興趣相同、門當戶對,或者有共同的文化背景和經歷等。知己往往也就產生在這類朋友當中。。 最好的txt下載網
第2章 視野開闊(13)
其二,互補原則。這正是我們平常所說的功利原則,這種交際,實際是在追求個人的能力、視野、資訊、資源不足的彌補。人們也經常會尋找對自己事業有所幫助、對自己人生可能有用、對自己的不足能有補益的朋友,或者說援軍和盟友。
此外,人情世故在東西方無論哪個社會都永遠也免不了,所以古人說:“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劉二飛的交友方式
我和劉二飛也認識多年。20世紀90年代初期我們是最早一批從北美回到香港工作的。美林證券中國區主席劉二飛的交友方式很簡單:決不把朋友關係商業化,同時多幫朋友,少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