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熱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與東方人多在成年後遊學不同的是,因為古代西方特殊的自然地理和人文環境,他們的精英自古大都在少年時即開始遊學。像亞里士多德11歲時即外出求學,他一邊學習,一邊周遊,掌握很多書本外的本領;一代樂聖莫扎特6歲時就隨父親和姐姐周遊歐洲,開始長達10年的旅行演出;還有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生而喪母,從未進過學校,很小就走遍了全瑞士,到過法國很多地方,在流浪各地時閱讀了洛克、蒙旦、萊布尼茨、笛卡爾等學者的著作,並結識了狄德羅、伏爾泰、孔狄亞克等許多啟蒙思想家。到了近代,美國前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3歲時就隨父親到歐洲旅行,5歲到白宮晉見克利夫蘭總統;華爾街金融霸主摩根從少年時代就開始遊歷歐美,廣泛的閱歷練就他銳利而堅定的商業眼光;正是廣泛的交遊幫助他們養成了精湛的學識和遠大的胸懷。
隨著時代和科技的進步,人們獲取資訊的方式呈現多樣化,足不出戶就可以盡知天下事。一個電話就可以馬上跟千里之外的人對話;輪船、汽車、火車、飛機等現代交通交通工具的先後出現,則讓天涯若比鄰。在新的現實社會中,人們頗多猜疑,“行萬里路”還有必要嗎?“行路”是否已經退化為一種休閒或“旅遊”的方式?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須躬行。”我認為“行萬里路”依然很有必要。科技的發達,只是讓“行萬里路”的時間縮短,讓訊息獲得的方式更迅捷,這並不意味著它的存在沒有意義。
日本人在學習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上都捨得下工夫,而且經常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但少有人知的是,在亞洲金融危機以前,在日本經濟沒有蕭條之時,日本每年出國的總人次超出人口的一半。我們不能不說日本戰後的經濟奇蹟,跟日本人喜歡外出接觸外界、不排斥外來文化、追求國際化和開放式人生有關。今天的韓國人更甚,500萬韓國人正在世界各地工作和學習,這竟佔了人口的十分之一。
上全球資訊網,交八方友,打破資訊和圈子限制
1.上全球資訊網,打破資訊限制
最近一次科技革命,正是目前依然浪潮洶湧的資訊科技革命,它把世界帶進了網際網路時代。僅在1995年,中國30個省市的CHINANET骨幹網建設才剛剛啟動,國人對網際網路還一無所知。時至今日,據有關統計:中國已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網民”最多的國家。經過短暫的十幾年時間,網路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如今,在網上足不出戶的購物、交友、求職、工作、娛樂、讀書看報已經被普及,所謂“宅男宅女”一族,過去還屬於新新人類,現在已經不新鮮。可以說,歷史上還從來沒有一個事物能像網際網路一樣,這麼快就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工作、學習以及娛樂方式,進而影響整個社會的發展。
心理學教授對網際網路的預言
美國馬里蘭大學的羅伯特·斯密斯教授,曾在其專著《網際網路心理學》預言:“就提供平等機會而言,網際網路有以下引人注目的特點:在網上,相貌、年齡、種族、貧富、社會地位等所有這一切原本足以影響他人對自己印象的因素都不復存在。這就意味著當某人在網上發表某種意見時,他人對其見解的判斷並不會受其上述特徵左右,這是一種巨大的均衡力。”
“網際網路將史無前例地為芸芸眾生提供一個公平競爭的舞臺,使得小小百姓也可能擁有前所未有的強大力量,可跟一個權力和財力大得多的對手展開競爭,說不定還能戰而勝之。而在網際網路誕生以前,‘弱勢群體’根本就沒有機會展示自己。”
中國去年的“華南虎事件”也驗證了這一個預言。官方的陝西林業局“鑑定”釋出“華南虎”照片,結果網際網路的資訊共享讓其難堪無比。張三質疑,李四鑑定,王五蒐證據,天南海北互不認識的網民的“打虎運動”,促使相關部門不得不發表《向社會公眾的致歉信》。
實際上,網路的行為和精神,核心本質就是兩個字——開放。如果沒有開放,也就只有個人電腦,無所謂寬頻和網路,當然也沒有“網際網路”這一事物。並且,這種開放是真正徹底的開放,體現了平等、自由、共享、免費等精神,儘可能地抹去了從族群的文明、文化、體制、國界到個人的年齡、身份、知識、性格、思維等各種差異所帶來的阻力因素,使世界成為一個整體。
第2章 視野開闊(11)
對於個人視野來說,網路在資訊上的資源主要體現在釋出和接受兩個方面。人人都可以成為資訊的提供者,也可以成為資訊的受益者,並且還不受地域、文化、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