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 (第1/4頁)
冥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沒有到莫斯科,還是在玩弄什麼花招?就當時中蘇的緊張關係而言,蘇聯絕不會緘口不言,不會放棄這一大做文章的時機。這葫蘆裡到底賣的是什麼藥?
這時候,陸續有所傳聞:據中國駐蒙古人民共和國大使館傳來的訊息,13日凌晨2點30分左右,在蒙古的肯特省墜毀一架中國軍用飛機,機上9人全部死亡。為此,蒙古人民共和國政府向中國提出了抗議。這是不是林彪一夥出逃乘坐的飛機?一時弄不清楚,但終究是一件令人欣慰的訊息。
當中央在沒有完全弄清事情的真相以前,對宣傳提出了新的要求。為了避免引起大的震動,為了避免引起種種猜測,採取了內緊外鬆的做法,適當放寬宣傳的尺度,在嚴格掌握、統一口徑的原則下,在某些文章和某些節目中,有計劃有控制地適當出一出林彪的名字,用一些林彪的習慣用語,甚至也可以偶爾出一次“以林×××為副”的提法,爭取時間,穩定輿論。但是,用什麼、出多少,這要統一掌握、統一安排,不能沒有,也不能多。中央電臺節目眾多,如各行其是,每個節目出現一二次,總起來數量也不少。為此,中央電臺專門成立了“把關小組”,統一安排;新聞節目中,對新華社、《人民日報》新聞稿中有關提法適當選用。當後來中央完全證實林彪一夥摔死在蒙古的溫都爾汗之後,為贏得公開“林彪叛逃事件”的準備時間,為消除種種新聞輿論的猜測,公開宣傳中有關“林彪”等提法的掌握又放寬了一步。這樣做不僅很快消除了國內人們一時的猜測和疑惑,穩定了局勢,也在很大程度上“澄清了”已經出現的外電的種種猜測和議論。外電對林彪的種種議論,起初是從宣傳口徑的改變和飛機墜毀開始的,曾經有幾天種種猜測的報道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具體,但是,我們的宣傳策略改變之後,他們墜入了五里雲霧之中,反而懷疑和否定自己正確的猜測和分析,逐步平靜下來。
這期間,在接待外賓的對外表態中,對與林彪有關的人和事避而不談;如有人問起,既不肯定也不否定。事有湊巧,正在這時,廣播局接待來訪的羅馬尼亞廣播電視組一行三人,由我陪同。有些單位不瞭解內幕,在向外賓介紹情況時,經常提到“林副主席”,時常引用林彪的話,我只好默不作聲。在某地廣播局的負責人宴請羅馬尼亞客人時,不知是有意還是無心,羅方有人舉杯特意“祝林副主席身體健康”,我們也只好舉杯,無言一笑了之。
為此,也改變了國慶22週年的慶祝方式,為避免由於出席人員的改變而引起猜測,不搞大型慶祝活動,公開申明的理由是:新中國已建立20多年了,局勢穩定,不必年年搞大規模的慶祝活動,勞民傷財,把慶祝活動主要放在基層和用在實際行動中。對一些國家的領導人來電祝賀我國國慶,有的仍提到了林彪的名字,廣播時改變了過去全文廣播的做法而改為摘要播出,有意作了迴避。
時機成熟公諸於世
經過一段工作,贏得了時間,爭取了主動。從1971年10月上旬開始,按照中央部署,在內部陸續傳達林彪反黨集團罪行材料,不久在公開宣傳中開始點名批判。
宣傳上一旦公開,必須嚴格控制,絕不能再讓林彪的畫像、題詞、語錄、習慣用語等以正面的方式出現;絕不能再讓與林彪反黨集團有關的人和事以正面的形象出現。雖然在公開之前,在廣播宣傳中已有所準備,但真正做到“徹底”清除很難很難。這類稿件、節目太多了,哪些是林彪的習慣用語,哪些是中國的傳統用語,有些能分得清,有些則分不清;編輯、記者多年受到種種影響,也很難在落筆時不留痕跡。而8億聽眾都是監督者,都是批評者,稍有不慎,都在“綱”上,只能小心翼翼。事實上也出現過某些差錯。為此,中央電臺組成專門小組,廣泛蒐集有關林彪的言論,分門別類加以整理、分析,區別情況提出不同的處理意見,報上級認可後遵照執行,從而統一宣傳的口徑。那時整理了厚厚的一本,但後來沒有找到,也可能有細心者還儲存著。
從林彪“九一三”叛逃出走到公開點名批判,中央電臺的宣傳經歷了一個嚴格掌握、適度放寬、又嚴格掌握的過程。這種宣傳策略的變化都是從實際出發,根據形勢的發展變化而變化的,是從有利於穩定局勢、有利於###的需要出發的。對於廣播宣傳來說,必須嚴格執行中央的政策和策略,審時度勢,尤其在複雜多變的重要時刻,更要嚴格遵守黨的宣傳紀律。
聯合國恢復中國合法席位:毛主席指示全文廣播57國代表發言(1)
“主席要全文登載的意思是,使各國代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