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 (第1/4頁)
冥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攘耍�憂坑唄垡�跡�荒蘢孕釁涫牽��Vぷ返炕嵴�=�小�
追悼會定於22日上午10時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中央電臺的轉播人員原準備8點30分出發,9點50分開始轉播。8點多鐘,從人民大會堂傳來訊息,大會堂的東門口和天安門廣場全是靜坐的學生,中央電視臺的轉播人員和轉播車無法進入東門。我們頓時緊張起來,追悼會能否按時進行?能不能按時轉播?中央電臺立即研究了兩種方案:一是馬上去人民大會堂,想方設法進去,保證按時轉播;二是如果進不了人民大會堂,請負責現場擴音的技術人員,將實況訊號傳送到廣播大樓中央電臺播音室,由播音員在電臺播音,保證萬無一失。我們出發後,看到從六部口到人民大會堂沿途已經戒嚴,車輛順利透過,改道西門進入了大會堂。我們鬆了一口氣。
中央電臺從9點50分開始轉播,追悼會10點準時開始。這時候才得知,天安門廣場上臨時安裝了擴音器,廣場上靜坐的學生也在收聽轉播實況,這是事先雙方商談達成的條件之一。原計劃追悼會的主要儀式結束,電臺轉播即告結束,後來改為對全國聽眾的轉播按時結束,由廣播大樓播音室播出結束語,告訴全國的聽眾轉播結束,而對廣場上的學生則繼續轉播群眾向遺體告別的實況,以穩定學生的情緒。實際上轉播的時間拖得很長,直到靈車出了人民大會堂的西南門以後,才專門對廣場上的學生在人民大會堂轉播現場播出了結束語。這種精心的設計,是為了穩住廣場上的學生,讓靈車能夠順利出人民大會堂,順利透過西長安街。為此,中央電臺也臨時取消了沿途現場報道靈車經過情形的計劃。
這一切的變動,都是在追悼會進行中臨時確定的,宣傳報道也隨之改變。例如,依據可以報道靈車沿途情況的安排,中央電臺在靈車經過的沿途設了記者報道點,準備進行現場報道,並事先進行了演練。原計劃靈車出人民大會堂東門駛入西長安街,由於擔心中途受阻而臨時改道西南門,在這種情況下,避免因為電臺現場報道“通風報信”而可能出現的麻煩,也就臨時取消了中央電臺的現場報道。對於這種變動,早已等候在沿途報道現場的記者並不知道,所以,當靈車經過西長安街到八寶山的沿途,中央電臺記者仍然按照原定方案認真履行著自己的職責,他們的報道依然傳送到廣播大樓,大樓裡依然錄音,只是不再播出,成了一次真正的實戰演習,為後來慶祝國慶40週年分點報道遊園活動做了預演。
中央電臺緊張播出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上天紀實(1)
我當然清楚,如果不趕緊請示又不能按時播出或者出現空播將會意味著什麼,這又是在“文化大革命”當中啊!現在只有幾分鐘了,怎麼辦?當晚誰也不知道播出了多少遍,共發播了57盤膠帶。
1970年4月24日晚上9點35分,中國成功地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命名為“‘東方紅…1’號衛星”,這是繼我國的原子彈、氫彈試驗成功之後,又一條極為振奮人心的訊息,它標誌著中國太空技術的發展程度。1957年10月4日,蘇聯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送上天。1958年5月17日,毛澤東主席在黨的八大二次會議上提出:“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中間經過多次試驗,中國製造的第一顆地球衛星終於上了天!周恩來總理指示4月25日晚9時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出衛星發射成功的公報。那時候,凡有重要、重大訊息,一般先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出,周總理對中央電臺的節目瞭如指掌,每次遇到重要稿件,他經常批示:“今晚8點廣播,明天見報。”晚上8點是中央電臺《全國聯播》節目的首播時間,也是收聽節目的黃金時間,許多重要新聞在這一時間首播。但這條訊息所以晚一天定在晚上9點播出,一是衛星上天以後需要有個穩定觀察過程;二是聽聽外電反應。當晚要播出的共有三條訊息:一、衛星發射成功的公報;二、從衛星上發回來的《東方紅》樂曲;三、衛星遙測訊號。三件連在一起播出。中國造的衛星發射成功,這是震驚世界的重大訊息,是振奮全國的重大喜訊,“是毛主席革命路線的偉大勝利”,毫無疑問,中央電臺必須全力以赴播好,立即投入緊張準備工作。
新聞廣播中經常遇到一些意料之中或意料之外的事,需要廣播電臺做出迅速反應,保證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能準確及時地播出去。新聞重時效,廣播更有時效快的優勢,滿足聽眾“先聽為快”的需要。這種緊急播出主要有幾種情況:一是黨中央、國務院指定必須在某個時間播出的重要稿件;二是國內外重大突發事件;三是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