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曲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力已失,他欲改葬楊貴妃而不能公開進行,乃使內侍秘密進行,《舊唐書·楊貴妃傳》雲:
“……上皇密令中使改葬於他所,初瘞時,以紫褥裹之,肌膚已壞,而香囊仍在,內官以獻,上皇視之悽惋,乃令圖其形於別殿,朝夕視之……”
《新唐書·楊貴妃傳》略同,但無“以紫褥裹之,肌膚已壞”之句,只言:“啟瘞,故香囊猶在。”
以上兩種唐書,皆根據《唐實錄》,文句太簡略了,且不提改葬事,但強調香囊仍在,這記載便引人玄想,其一:由文句引致之錯覺,原葬處掘開來,只剩香囊;其二:李隆基返長安之後,本身處境極劣,改葬楊貴妃為秘密進行,不見屍體,自將引出大事來,甚至會影響到李隆基的生命,於是乃為之諱。至“屍體已壞”說,乃是飾詞吧?
因為,楊貴妃不曾死的傳說,在當時即已有了。白居易的《長恨歌》和陳鴻的《長恨歌傳》,當是據傳說而將楊貴妃故事神化,不會是完全受漢武帝李夫人故事所影響,李夫人故事被白居易作《長恨歌》時引用衍化,自有其可能,但必然先有傳說而才會聯想及之。再者,《長恨歌》中記臨邛道士入海上仙山訪楊貴妃,是基於:一、“天旋地轉回龍馭,到此躊躇不能去,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處死”,這裡應已點出了楊貴妃葬處無屍體在,倘若未有民間傳說,白氏應不會如此寫;二、“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又進一步說出了楊貴妃的未死;三、“忽聞海上有仙山”以下云云,在白居易時代,中、日交往已久,且極為頻繁,“海上仙山”,無疑是指日本,實是人境,並非仙山;白居易這樣的寫法,是文學的而非歷史的,在文學作品上,倘若指明人境,那就索然無味了。然而,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