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部分 (第1/4頁)
想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巴菲特完全不同意。他說的不多,大意是他也討厭賣股票,他在年度報告中一直批評這種做法,這都成了伯克希爾的習慣了。沃莎太反駁說ABC的股東仍有權得到點利益。他帶著ABC的人離開了房間,談判進入了死衚衕。
當他們回來時,巴菲特說:“我想將來我會後悔的。”他宣佈沃莎太可以獲得這個權力。ABC一方愣住了。現在雙方得算算這個權利值多少錢了。
沃莎太他們開始用計算機處理一大堆資料;大都會公司則由巴菲特來算。他只是心算了一下。
巴菲特已經省下了一筆銀行投資費用,沃莎太省得更多。芒格對此不大感興趣,巴菲特則不同。他對ABC的期望高了一點——他想成為最大的股東。
他預言得不錯,後來他的確後悔了。
巴菲特給大都會公司的價格是利潤的16倍,這在格雷厄姆眼中是高不可攀的。他向《商業週刊》承認:“本對這個決定也不贊成。”巴菲特把賭注押在默菲和伯克能從ABC的電視臺榨出油水,增加利潤上。可事實上他沒機會了。股票不斷上漲,伯克希爾要發展,巴菲特要大的投資;小投資是毫無效果的。除了石油外,與ABC35億美元的交易是有史以來最大的兼併。
這個紀錄並沒能保持多久。緊跟著又發生幾起交易,許多都是不懷好意的。投資銀行也放棄了傳統的方法,效仿起過去的委託人來。企業也從小沙丁魚長成了大鯨魚。華爾街成了戰場。
套利者也獲得了相當的榮譽。他們把自己看作小大人物,至少是小股東。
巴菲特做了這筆大生意的同一星期裡,《時代》雜誌的封面上登出了T。玻姆。比根斯的照片,他稱自己是“根深蒂固”的企業家的對頭。像他這樣的報業企業家沒什麼明確的目的,他不能買下企業後再進行改造。他只是買下足夠的股票,使企業維持不下而被兼併——然後自己從中謀利。
兼併方的總裁也不高尚。許多總裁 (用股東的錢)來賄賂套利者,讓他們離開,然後自己好安心工作。甚至一些大公司,如沃爾特。迪斯尼 (被桑爾。斯坦伯格敲榨),也被迫多付了一筆錢。還有些公司如菲利浦石油公司被卡爾。伊坎盯上了,他們想盡辦法讓自己顯得不起眼,於是大舉借債,使自己的平衡表裡顯得一團糟,免得真的被那夥壞蛋弄糟了。
這種奇怪的遊戲為巴菲特提供了一個機會。他聽到好幾個總裁說自己已是四面楚歌。於是他突然產生個念頭,想讓伯克希爾當一下託兒所阿姨,因為它的老闆素有穩定和不亂指揮的聲譽。不用融資它就可以採取行動,因為一個絕望的總裁如果既不願被套利者牽著走也不想採取賄賂這種自殺行為,他很可能會走第三條路——把公司賣給巴菲特。這麼想著,巴菲特在他的報告中常常提到伯克希爾是個避風港:“對合適的行業和合適的人,我們這兒是個安全的家。”
1985年秋天,機會來了。斯科特&費茲是俄亥俄州一家無名氣但不小的聯合企業,其業務範圍從世界百科全書到柯比真空吸塵器不等。它在華爾街一直默默無聞,直到1984年,董事長拉爾夫。格比想以每股50美元的價格買下它的控股權。這個價格,只比市場價高5美元。投機商出價53美元,以為這已是最高價了。兩週後,投機商伊萬。波亞斯基叫價60美元。這個魔鬼已靠與傑克塞的聯絡發了一筆橫財。當然人們不知道,波亞斯基是玩了非法
的股票秘訣,(他會因此蹲班房的。)這只是華爾街暴發戶現象的一個縮影。
長著大腦袋小身材的施亞討厭為波亞斯基幹,但波亞斯基堅持要400萬美元的“放棄費”。施亞拒絕了——而問題很棘手。波亞斯基現在捏著他7%的股票,可能會賣給另一個買主。
施亞又湊了一筆錢,出價62美元,可計劃失敗了。更糟的是,這麼一來股票就跑到像波亞斯基這樣的短期投資商手中去了。他們的唯一目的就是把公司賣掉。施亞現在能做的就是搶在他們前頭找到一位買主。他有幸於1985年夏天得知利爾兄弟——哥哥斯蒂芬,34歲;弟弟朱歇爾,29歲——掌握著6%的股票。這弟兄倆是新一代投機者的代表,他們的股票不多而債權不少,就這樣他們已購買了一串小公司。現在施亞說服他們控股權有著無盡的威力。於是兄弟倆也關注起斯科特&費茲的前景來。拉爾夫。施亞真是撞上80年代了。
巴菲特也在覬覦斯科特&費茲——他也買了不少股票。該公司現在的資金利潤很高,而且世界百科也正是巴菲特渴望的出版業。 (他從小就讀過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