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 (第2/4頁)
閻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陶下的人們那種天生的對知識的渴望,對更多更好的糧食的嚮往,大饑荒帶給災民們的傷害實在是太深太深了。
第一次播放結束之後,民兵們紛紛表示還沒有聽清楚,想要再聽一遍。
接下來的工作,是李哲將民兵按照農社組織起來統一發放和影片配套的反編譯教材,組織識字的流民和士子一邊教民兵們識字,一邊按照進度講解農業技術。
從此,在這個時空的後世歷史上著名的,但在此時還只是李哲臨時想起的——面對基幹民兵們的文化普及夜校活動轟轟烈烈的開展了起來。
PS:感謝里跡奇,亂釘打賞,上三江了,真的很榮幸啊!呵呵!兄弟們有空閒的時候,到三江頻道給個三江票吧,話說我也不知道什麼用,但是據說是很有用的。好像是不用付費?
第五十三章 神醫入甕來
嬗變的三國卷 第五十三章 神醫入甕來
影片普及教育,那也是李哲在無奈之下的選擇,因為,三國時期的文盲率實在太高了,高到了你根本無法用文字來進行任何科技知識教育的地步。而影片的效果,雖然也很有限,但是人的肢體語言在很大程度上幫助了理解,畢竟要比文字來要好的多。
而且隨著更進一步的,《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以及初級計算等古代文化普及課本的反編譯書籍加入執行,民兵們的文化教育終於從無到有、從淺入深的慢慢開展起來,可以想象隨著夜校教育的進步,這一群異樣的知識種子將帶給三國時代多麼大的衝擊。
當然初期的時候,還是很磕磕絆絆的,這些在知識上一窮二白的三國流民,對於這些即使是最粗淺知識的理解速度,比起現代的幼兒們也快不了多少。畢竟整個思維方式和交流方式的時代差異,需要長時間的去理解適應。
而李哲在用了幾天的時間,教人學會運用投影系統之後,就把這個工作交給了別的負責人進行,這個人大家也很熟悉,就是流民營中的老好人韓九,懷著對天師信任的衷心敬仰和感恩,韓九接受了這個重若泰山的位置。
重若泰山?是的,一點也沒錯!沒到過古代的人是不會明白古代人對於神聖知識的渴望的,做慣了臉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和掌握了知識計程車大夫們的生活和社會地位之間那是天地之隔。
只有擁有了知識,才有可能改變命運,為了獲得獲取知識的機會,這些流民甚至可以拿命去換。因為對農民們來說,文字和知識,那就是沉迷於黑暗中的那一盞唯一的亮光啊!
理解了這個,也就理解了我們的偉大至聖先師孔丘先生是為什麼那麼偉大了,所謂世無仲尼,則萬古如長夜!有教無類這個教育思想可是千千萬萬箇舊社會人民在文化壟斷統治下的絕望的呼喊啊!因此,在流民們的眼中看來,這個小小的投影儀放映員的地位那也是堪比神明。
接下來李哲又馬不停蹄的進行下一步的工作——防疫營和醫護營。
防疫營,無疑非常重要,在這個時代,正是三國時代第二次瘟疫cháo大爆發的時期,整個中原地帶都大面積受災,在死亡腳步的追逐下,人們不得不紛紛逃離中原,向著長江流域以南進行劃時代規模的大遷移。
在此時的三國時期條件下,可以想象,在這次空前絕後的大遷移過程中,究竟有多少的流民們死於路上,比起這個來,戰爭導致死人的數目就真的只是小兒科了。
因此,汝南郡由於已經聲名遠播的仙人傳說的指引下,仍然有大量的流民在不斷地朝著這個方向挺進,他們帶來的除了饑荒和混亂,還有無孔不入的瘟疫。
對付大面積傳染的瘟疫,光靠李哲拿著小藥丸來裝13無疑是不可能的,必須要有成套規範的防疫系統。因此,防疫營的建立就是必然的了。
李哲拿出現代總結出來的古代條件下能夠實施的防疫措施,訓練出了幾千大漢,專門負責入境流民的分離和防疫措施的執行。
具體包括,環境清理和衛生,石灰等簡便殺菌措施,屍體衣物的焚燒和深埋,清潔水井的挖掘,飲水的分流和飲用衛生,下水道的修建,在城市和道路兩旁建造公共衛生建築——廁所等等等等。
總之,這些措施的實施,使得防疫營在流民cháo帶來的瘟疫大cháo的襲擊下,有若一座安全的大壩,將恐怖的死亡隔絕到了領地外面,是目前汝南郡各公共部門中最重要的一個。
另外的一個重要部門,就是救護營的建立了。
從現代來的李哲,可是非常清楚傷病救護的重要xìng,雖然沒有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