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疑一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戰場上,那才是弘皎的天堂,二來,兄弟之間的矛盾日益加深,也真不是這麼一回事兒。
別的不說,光想想十三嬸,弘晝便表示,為了十三嬸,弘皎也應該上奏去江南。
反正現在也搬了出來,弘皎去了任上,他的妻子兒女們,弘晝和弘曆也會多加照顧,哪怕是雍正肯定也會看護一二。
弘皎的妻子一向和寧華來往得比較多,也知道,人家是真心給自家考慮的,便回了府,然後找了個空閒和弘皎提了出來。
理論上,弘皎的妻子是不支援男人上戰場的,可問題是,目前看來,還不如上戰場呢。
雍正太過偏心,因此,使得弘皎在六部裡的工作,也不是很順利,總有這個那人的不長眼的奴才來給他添堵。
弘皎的笑容,也是一天少過一天。
“爺你自己看吧,七伯母總是不會害咱們的,更何況弘晝的主意說不定便是弘曆的,現在看來,皇上哪兒咱是靠不上去,靠著弘曆總也沒錯。”
弘皎自然明白妻子的意思,現任的帝王關係不好沒辦法了,畢竟比不得人家在宮裡的養育之情,那麼,咱和下任的帝王搞好關係吧。(未完待續。。)
第五百十四章 弘曆你個事兒媽
弘皎到底是上過戰場的人,不會像一些人一樣,想太多,既然有了決斷,便在第二天便寫好了奏摺,然後又讓自己養著的謀士幫自己又參謀了一番,便在第三天,上了本奏摺,說他願意去浙江福建領兵抗鬼子。
應該說,對於弘皎,其實雍正是別的安排的。
寧遠的年紀大了,再加上連年在西北,他的身體負荷是真的吃不消了。
寧遠也上過好幾次奏摺,準備告老,雍正那是覺得寧遠也才五十多,六十也不到,告什麼老,寧華比自己年紀小,他要告老,那自己是不是要退位?
他壓根沒想過,人家在西北不僅是體力活,更加也是腦力活,哪有他在京城來得舒適和寫意啊。
不高興的時候,還可以朝皇后啊,皇子啊,寧華啊還有奴才什麼的發發火降降壓的。
雍正原先是打算,再讓寧遠幹個幾年,然後弘皎呢,在京城也在磨鍊幾年,到時候把弘皎放到西北去。
至於弘皎的左右手則由寧遠的幾個侄兒或者兒子中從中選拔出來。
可哪裡知道,弘皎的一道奏摺可謂是打斷了雍正的佈局。
而朝上的眾臣本來就對誰去浙江福建就有爭論,好了,一下子便把話題扯到弘皎是否應該去的話題上。
雍正那叫一個鬱悶啊,怎麼就沒人起過,弘皎是應該去西北的呢?
這是你們應該爭論的嗎?怎麼就沒人理解朕呢?
張廷玉看了看黑臉的雍正,低下了頭沉思起來。
在朝堂上。認為弘皎應該去的,是認為他有多年的征戰經驗,絕對能把鬼子給揍趴下。
至於弘皎不應該去的,則是認為,以前弘皎是陸地上作戰,現在可是海上作戰,情況那是不相同的。
而且在一些人看來,弘皎本來就是北方人,會不會水還是個問題呢,萬一有個啥岔子呢?
咱不是真心想咒寧郡王。只不過。咱得考慮到王爺的安全不是?
弘皎年紀小時,十三家的便和寧華走得近,因此可以說,老十三的幾個孩子。除了弘曉是不會水的。老十三家的別的孩子。包括弘墩還有和惠公主還有幾個格格在內,那都是會水的。
因此,弘皎也是感謝了一些朝臣的關心。他表示,自己那是會水,而且也能坐船,他也是考慮了良久,才上這道奏摺的。
雍正見眾人都安靜了下來,便詢問眾朝堂,誰願意保奏的,又有誰會反對的。
一般情況下,肯定會有人跳出來保奏,然後又會有人反對,到時候雍正便有可操作的空間了。
可哪成想,今天沒哪個逗比出來,倒是有幾個朝堂,說願意保奏,還說只要弘皎出馬,那鬼子肯定能讓他們有來無回。
畢竟,朝臣們也有自己的線報,知道在江南一帶活動的鬼子,其實也沒多少人,哪有西北幾十萬人來得比較勢力龐大啊。
你說弘皎能對付那幾十萬的蠻夷對付不了幾千個鬼子?
你這不是看不起人家嗎?
這麼紅果果打郡王的臉,誰敢?
再說了,人家為毛要這樣上奏摺啊,肯定有人示意了,看著笑得一臉燦爛的弘曆還有面色不錯坐在龍椅上的雍正,誰也不知道是現任帝王授意的還是將來的那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