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部分 (第4/4頁)
匆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因此一邊是不得不為之,一邊又是不得不擔心,活活讓人矛盾得很。
拋開這些自己無能為力的負面心情,與其去平添煩惱的操心這個,還不如更加努力發現和尋找,以及創新新的東西來改善部族的生活,用自己並不強大的力量保護自己親近的人。
孫志新趴回了帳蓬,將那塊招搖的太陽能充電板支起來,接上PDA研究如何燒製陶器。
整個燒陶的流程孫志新大至知道,籠統的講大至分為配泥、成型、配釉及煅燒四步。配泥這一步因為發現了高質量的粘土可以跳過,當然還要真的實地燒了以後才知道這種粘土好不好用。
根據資料表明,陶器在發展初期,人類往往隨意取土,用配泥這一步去除土裡雜質,然後還要根據所得泥土的軟塑性進行為了得到合理軟硬速度的新增其它泥土或是混合物的過程。他們跟孫志新不一樣,他們一切都是在從頭開始摸索,而孫志新則是站在無數經驗累積的書面資料上開始自行摸索實踐,其中的難易程度相比,孫志新所幹的無疑的已經簡單到了極點。
像對於用燒陶的材料,他就跳過了數以千百年計的發現材質、研究材質、總結優質材質的過程,直接選用了最具可塑性、可燒性的粘土。這玩意兒有軟是一把糟,干時一把刀之稱,是燒陶最上等的材料。
然後就是成型,這個比較考究,真正優秀的成型絕非一日之功,不是隨隨便便就能練得出來的。好在孫志新只打算燒應用於生活的陶具,並不是燒什麼極富藝術氣息的珍品。想來捏下陶碗,或是搓個直筒瓶子應該不會太難吧?就算大件的困難,咱先燒小件的簡單的行不行?等技術練上去了再燒別的。
配釉啥的直接跳過,一般來說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