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落的滑翔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與現代人玩的飛鏢很相像,稱為“投壺”。因為沒有器具,王莽靈機一動作些改變,用石子代替短矢,用鐵罐代替了銅壺,和兒子玩起來。
每投完一把後,王莽把石子撿回來,又投一把,這樣玩了幾輪後,大嫂捧著燒好的菜從廚房裡出來:
“好啦。飯已經好啦。我們可以準備吃飯啦。”
“好。投完這一把。吃飯。”大嫂來得正好,王宇已有些不耐煩的樣子,王莽也玩得累了,肚子已有餓的感覺。他把石子交給王宇:“投完這一把,我們就吃飯。”
王宇兩手捧著石子,朝天上一拋,然後,轉身就跑到餐桌前要拿菜吃。然而,讓人很意外地。石子落下來時,竟然幾乎全都掉進罐子裡去了。
“哇!你竟然這麼厲害?”
王莽兩夫妻驚訝得目瞪口呆。
“原來吃飯這詞,一說出口以後,是這麼提神的。”
王莽自我解嘲地說。
“小宇,別拿菜吃,真沒禮貌,奶奶還沒出來吃飯。”
王莽制止兒子說。
飯桌上,菜式沒有多少,以青菜為主,最誘人的,自然是那隻花母雞。當然,上桌後也沒多大一盤,加上他們家裡還僱著兩個長工,雞頭雞尾,留了些給他們。不過,中國人做菜,很節約材料,因為食物珍貴,不單吃雞殼,雞的內臟,也能夠做成美味。所以,一隻雞,做了幾盤肉菜出來。
這家裡頭的事情,王莽不動手做的,這是女人們的事情,他只是在看著,在欣賞著,在饒有興趣地聞著菜香,飢腸轆轆而已。王母從廚房出來了,隨後,大嫂也端著出來了,大家圍在餐桌前,馮姬是在廚房裡另外吃的。
“好。大家吃飯。”
王母說道。她首先拿起筷子,大家便跟著她拿起筷子吃飯。王莽夾起一塊雞腿放到母親的碗中:
“娘。您吃這雞腿。”
“哎。不用。你給二嫂吃吧。”
王莽已把雞腿放在她的碗裡。
王母把雞腿從自己的碗裡夾出來,要放到王氏的碗裡:“二嫂,你吃吧。”
“我不要。還是娘您吃。”
王氏把自己的碗移開了一點點。
“二嫂,你吃。你肚裡還有一個呢。你不吃他也要吃哦。”
王氏端著碗,接過王母夾過來的雞腿。當然,一隻雞是有兩條腿的,王母又夾起了另一塊雞腿:
“大嫂。這塊你吃。你們瞧,我不偏心的,你們兩個一人一塊。”
大家笑了起來。兩個男孩還小,在分享雞腿時,暫時不需要考慮他們。王母把雞腿放在大嫂碗裡去。
從母系社會向父系社會轉變後,女人的社會地位下降,比如,王莽的妻子叫什麼名字,人們不知道,他的母親的名字,人們不知道,他的守寡的大嫂的名字,也是不知道的。這固然是女人對男人的隸屬性的結果,但也不是全部。因為,歷史不是一筆流水賬。歷史著作的寫作涉及材料選擇,在西方,最早以傳奇為主線蒐集材料,如古希臘最早的歷史學家希羅多德的《歷史》。後來,修昔底得以軍事為主線,並發現了經濟的作用。中國司馬遷的《史記》,以仁德觀念為主線。所以,中國的史學著作,帶有一點文學性。史實或許是可靠的,但材料的組織和表述是批判的。王莽身邊的這幾個女人沒有留下姓名,或許不是因為她們社會地位卑下,而是主題選擇的需要。
其實在秦代以後,婦女的平等*已逐步在改善中,這是有法律保障的。比如,丈夫毆打妻子,與妻子毆打丈夫,是同等處罰的,其中並無性別歧視。在婦女再嫁問題上,也非常人道,有“夫死而妻自嫁,取者勿罪”的規定。王莽的大嫂在丈夫死後繼續留在王家生活沒有再嫁,不是因為法律的規定或社會道德的約束,而是自願的選擇。因為兒子王光還小,她不捨得離開兒子自己再嫁,但帶著兒子走,也是不方便。加上男女分工,在家庭事務裡,女人其實是有很大發言權的。而西方那種*待的歧視婦女的變態觀念,在中國也是不被允許,是要受道德譴責的。
第七章
飯後,王氏就吵著要趁天沒黑,趕快看一看王莽帶回來的禮物,她早就想看了,到底丈夫給她帶回來了一些什麼。
開啟包裹以後,裡面果然有許多東的。除了鐵鍋,還有絲綢、茶葉、幾件漆器、兩面銅鏡、水果、書,以及其他一些生活用品和特產,都是些很實用的東西。中國人送禮,著重人性關懷,通常抱實用主義式的態度。禮物多是一些布匹、茶葉等等與人日常生活密切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