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 (第4/4頁)
水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個世界上並不僅僅是蠅蠅苟苟。節日讓國王和叫花子都感到人與人之間的差異並不是平時所認為的那樣大,在某一種尺度下,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是微不足道的--他們是同樣高貴或同樣渺小,他們“本是同根生”的。
不少學者和思想家都指出,“節日”具有重大文化意義(尤其是宗教意義)。一般說來,中國的節日是自然性、時令性的,如春節(被稱為“大年”)和中秋節(被稱為“中年”);西方的節日是宗教性的,如聖誕節和復活節。其實中國的節日也具有明顯的宗教性,如過春節時的放鞭炮、貼春聯和門神,過中秋時的“送兔兒爺”,只不過體現在這些活動中的宗教是一種民間宗教。無論是過春節還是過中秋節,其根本動機也都是“拒絕人與人之間的隔絕狀態”,都是追求“共同性”,即“團圓”、“普天同慶”。現代人與古代人在文化上的重要不同之一,表現為節日的宗教文化色彩越來越淡。隨著宗教色彩的淡出,現代社會中的節日已經蛻變為工休日、閒暇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