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環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此,由於鄰近琉璃廠東街,這裡自然而然地也沾染了濃厚的文化氛圍。久而久之,楊梅竹的名字反而更加自然貼切了。
“櫻桃街上春光好,一日來看一日濃”,櫻桃斜街上最大的看點就是風光無限的貴州會館了,現在雖已闢為長宮飯店,基本的建築格局未有大的改觀,門庭修飾一新,儼然成為一個旅遊新景點。走入那高掛紅燈跑馬迴廊的天井大廳,坐在八仙桌旁品一杯茶,聽一聽蔡鍔和小鳳仙當年隱居於此的風流佳話,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呢。
作者手記:沿著琉璃廠東街走到頭就是楊梅竹斜街,櫻桃斜街和楊梅竹斜街西口相連,貴州會館參觀要收5元門票。
琉璃廠文化街——京都雅游
琉璃舊廠虎房西,
月斧修成五色泥。
遍插御花安鳳吻,
絳繩扶上廣寒梯。
——吳梅村
遼代燕京東門外有一個叫做海王村的地方,也曾經是個商貿繁華的聚集地,後毀於無情的戰火,一度銷聲匿跡。再次浮出歷史水面時,已是元代的皇家官窯所在地,燒的並不是瓷器擺設,而是用來裝飾宮殿廟宇的琉璃瓦件。“琉璃廠”由此得名。五彩生輝的琉璃瓦一燒就是三百多年,朝代變遷,琉璃廠的功用不改,直到1554年,明朝的嘉靖皇帝修建起了外城,這城內之地終是不再適合燒窯,煙火漸漸散去,市場的面目格局逐漸顯露了出來。清初時這裡是小商販的聚集地,歷史峰迴路轉再現著曾經的海王村,1917年這裡曾修建起了海王村公園,而2003年北京又一次投資16億重修海王村遺址公園,2008年建成時我們又將再一次重溫歷史的回眸。
電子書 分享網站
主要景點(7)
走在古香古色的琉璃廠大街上,一家家如王府大院般的雕樑畫棟,那些黑底金漆的金字招牌上刻著清秘閣、藻玉堂、韻古齋這樣的雅號,賣的是古玩書畫,空氣中飄散的都是翰墨書香。“林塘意外幽,捫蘿石蹬寒”,如今這般古韻風雅的琉璃廠文化街在清代時也曾經是文人雅士流連忘返之地。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四庫全書開館修撰,當時那些參與編纂的翰林學士們大都寄寓城南,到琉璃廠來找書購書成了修撰過程中的必要程式,學人士子們的青睞迅速帶動了書市的繁榮,而與之相關的筆墨紙硯、古玩書畫也逐漸搬上了檯面,文化市場的格局初露頭角。如此“圖書充棟,寶玩填街”的京城文化中心自然也是吸引了大批文人墨客,孔尚任的岸堂、李漁的芥子園、紀曉嵐的閱微草堂都分佈在這附近,王士禎、翁方綱、羅聘等顯宦名士也常在這裡出入。此時的琉璃廠進入鼎盛時期,雖然名字依然還是那燒瓦的“琉璃廠”,其所代表的“京都雅游之所”卻遠非當日窯廠可比了。
民國時期,琉璃廠劃分為東西兩條街,西琉璃廠仍以古書業為重,東琉璃廠則側重古玩,文化格局未變,每年的廠甸廟會也依舊熱鬧非凡。又一批文人名士與琉璃廠結緣。魯迅先生據說逛琉璃廠有480次之多,屢有所得,琉璃廠的古籍助他完成了《中國小說史略》等書的校訂。朱自清亦是這裡的常客,他臨終前託店員代為購書的信札成為珍貴的遺墨。史學家鄧之誠在琉璃廠蒐羅了顧炎武著述的各種版本,黃裳在中國書店買到了魯迅委託金陵刻經處刻印的《百喻經》。這裡儼然成為了一處淘寶勝地,淘出的盡是國寶級的佳品。無怪乎關於琉璃廠古玩商們的影視文學作品屢見不鮮,這裡的確凝聚了太多傳奇性的歷史片段,每一塊磚瓦下面都有一個故事。清代的某個鐵帽子王爺也曾在這裡開店炫耀過家藏的寶貝,不為賺錢,只為圖個樂,最後終於倒閉了。某個古玩商在街邊喝碗酸梅湯,卻意外地發現盛湯的碗竟是明萬曆官窯五彩,而又一個走街串巷打小鼓的卻從一堆破爛裡翻出了哥窯筆洗。琉璃廠有一些身懷絕技的能工巧匠能夠仿製出逼真的木雕、青銅器、古畫等,但可惜他們也只是淪為奸商們謀取私利的工具,而文物收藏家張伯駒為搶救國寶,傾家蕩產買回了隋代展子虔的《遊春圖》,從而阻止了又一件珍品的流失。一幕一幕,在琉璃廠上演的人間悲喜劇算得上京城的文化縮影。
如今,琉璃廠仍然是北京城內獨具特色的一條文化街,也是人文奧運所要展現的經典景觀之一。國人們也許不常光顧,外國的旅行者卻如獲至寶,到處看得見洋麵孔在街上四處打探,店鋪的夥計們也操著熟練的英文招呼客人。古書、字畫、文房四寶、瓷器、珠寶、印章、紫砂壺,所有蘊含著中國元素的文化商品幾乎應有盡有,不是千篇一律的廉價的旅遊紀念品,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