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債賭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十一歲炒股票,二十多歲才開始剛剛入點門,三十多歲奠定了一生的投資哲學。五十多歲才開始引起華爾街的真正關注。以現在如日中天的地位,算下來已經辛勤耕耘了七十年的時間。
而我們普通人接觸財富的時間大都在大學畢業之後,如果每天學習實踐,也要在四十歲左右真正入門,這就是學習的規律。以我這麼多年從事投資理財的血淚經驗來看,我服了巴老那句話:投資理財的學問並不難,但絕談不上容易。我想,一般人真正搞明白,也需要許多年的工夫——雖然原理是那樣的簡單。所以世界上才有那樣一句話:知易行難!
從事證券工作的我,每每看到那麼多初涉股市的投資者,帶著“炒炒小股票,打打小麻將”的輕鬆態度談論著股票投資,心裡都在暗暗擔心。世界上有那麼簡單的事情嗎?否則人人都能當郎朗和巴菲特了。
我慢慢學會了一種態度:敬畏。也許經歷的股市風雨多了,你才要敬畏市場、敬畏規律、敬畏人性。很多東西是我們並不瞭解的;更多東西是我們即使瞭解了也做不好的;還有一些東西是我們瞭解了,也自認為能做好,可是因為你的情緒沒有控制住而功虧一簣的。都知道在低點買股票,可是誰能在2008年的1600點左右進貨呢?都知道要節儉生活攢下投資的本錢,可怎麼能忍住買車炫耀的衝動呢?理財本身更多的是對心靈長期的訓練,使得它擺脫直覺和情緒的羈絆,成為心靈自由的人,這是財務自由的先決條件。這也就應了孔子的那句話:隨心所欲而不逾矩。到了這個境界,財富就是一種水到渠成的結果。
這就是我捱了多少次巴掌才悟出的道理:自己遠沒有沒那麼聰明,笨鳥先飛,趁早學習理財的知識,並在實踐中不斷總結,才是早日實現財富自由的捷徑。慢就是快。
可見,理財之路長且艱難,我們需要一位很有經驗的嚮導。喬納森的這本《高薪水比不上會理財》是非常適合準備跑理財馬拉松的選手拿在手中的路線圖。作者符合我對行業高手的嚴格考察:二十年的商業磨練,拜訪無數理財高手,寫下了上千篇理財文章,也看慣眾人的投資成敗,更有美國成熟社會的滄桑閱歷。對於很多剛剛進入中產社會,在通脹、子女教育、住房及養老等全新考驗面前焦頭爛額的很多中國讀者來說,是很有借鑑的。
作品中揭示了一個我們常常迷失的道理:金錢只是一種手段,而決非目的。建設我們美好充實的人生才是生活的本質:讓孩子有學上、讓老年有所養、讓社會無負擔、讓資源集中到有效益的專案上、讓人生節儉剋制不斷進取。我認為不管是個人理財還是企業經營,目的都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社會和家庭有所貢獻。在這一過程中,由於做對了事情,社會或者是上帝自然會對你進行回報,諸如親情、諸如金錢……。。
目前,網路上往往瀰漫著暴戾之氣,怨社會不公、罵富人不仁、盼房價崩盤。在花費時間洩憤的時候,有沒有想想自己究竟為社會貢獻了什麼?自己增長了什麼本事?難道房價真掉到500塊錢一平米,你就買到房子發大財了?那時候,有錢人可以買更多的房子,你卻只能買一套。如果天上能掉下餡餅,那麼你肯定得不到最大那一張,結果是貧富的差距更大了。
怎麼辦?
與其坐而論道,不如起而行之。強者的思維顯得比金子還珍貴。
書中有很多令人深思的智慧總結,著眼於鼓勵我們成為生活的強者。正如作者所說的那樣:
“我們也許不能影響通脹率、債券收益的方向,或是股票市場的價格。但是,還有很多我們能夠控制的,包括儲蓄和消費數額、投資成本和納稅額度、投資的風險承受力,以及對市場漲跌的反應。我的建議是:停止擔心我們不能掌控的事情,關注我們能控制的。這是一種謹慎的理財方法——通常也是更有價值的方法。”
是的,理財的人生並不是一場變錢的魔術,而是一種生活的態度和做事的方法。它包含著對歷史的感悟,正如作者列舉的華爾街幾十年的各項翔實資料,更由此塑造了未來生活的準則。我們都是普通人,決不改變無法改變的,也決不放過可以改變的。往往改變了自己,就創造了全新的世界。
我常常對一些年輕人說:如果你想二十歲奪得世界冠軍,那就三歲開始訓練。如果你想五十歲實現財富自由,那麼二十五歲的時候就要儲蓄、投資。但這往往得到年輕人激烈的反駁:含辛茹苦為了五十歲?那時我說不定早死了,還是現在好好享受吧。但我隨即問到:如果你五十歲還活著呢?我記得電影《阿波羅13號》中的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