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是不進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在道家的學說裡,像項羽這種急著想回家顯示榮耀的心理,經常會帶給自己極端的危險,而且在這種心理下,要為天下宰是不可能的。
提起腳跟想超過別人,然而比別人高的人通常自己先站不穩。腳步跨得很大想快過別人,反而會因太用力而傷到了腳,一步也走不動了。
同樣的道理,急於表現的人容易引起反感,其優點大家都看不到。自以為是的人急功近利,其頭腦反而不夠清楚。自我誇耀的人大家都討厭,其功勞反而不受重視。自大自滿的人容易引來反抗,反而無法保持長遠的優勢。
這種急於自我表現的行為,都會成了剩下的菜餚。多生的贅肉,為大家所不喜歡。如此不但沒有用處,反而有害於己,所以體道之士絕對不會這樣作的。
其實這時候的項羽如果勇敢地自稱皇帝,負起安定天下的職責,再小心謹慎地分配各諸侯的勢力範圍,反而比較能得到大家的認同,進而統有天下。
但項羽似乎從未想過要成為皇帝。一方面也許對秦皇帝的反感,使他不想一個人擁有天下;另一方面他出身楚國貴族,習慣於聯盟式的組織,因此未能如中原的諸侯王般,體認到追求和平必須建立強有力的政權組織之道理。
於是項羽仍停留在楚莊王稱霸天下時的思考型態,才會自稱西楚霸王。
但他又希望擁有較多的實力以控制天下諸侯,所以除了楚國精華區外,自己也想擁有中原精華區的梁地。在這樣的心理下,分配天下的基準一定是不公平的,完全以自己的喜惡來作判斷。
由此而帶動的精神,皆成了以自己的立場來作標準。
魏豹被遷徙到河東,已推翻了舊勢力範圍的承認,除了弱小的韓國暫時得到保留外,趙國、齊國、燕國的勢力全被打破了,並依照項羽個人愛惡為標準而重加分配。既有的勢力者必會因不滿而起來反抗,新的勢力者之力量也不足以維持安定,項羽本人又不想擔負全國性治安的責任,這種的政治基礎能維持多久實在令人懷疑。
事實上項羽也沒有實力完全為天下宰的,他應該拉攏些對他比較心儀或尊重的諸侯來共同統有天下,待平撫那些不滿的勢力後,再行穩定自已的政權。
若朝這個情勢發展,或許他能成為實權的皇帝並統有天下也不一定。
但他卻把自己也拉成和諸侯一樣的地位,不去建立合法性,反而明顯表明他是以“力”服人的霸王,進而又去做天子的工作,自然更容易引發別人的不平之鳴了。
劉邦大傳……第四章 漢國的建立
第四章 漢國的建立
蕭何:“希望大王能在漢中先建立政權,招募賢人,並建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