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個操作性不強,你進了監獄,早有人頂上你的位子了,現在你回去了,頂的那個怎麼辦呢?喝西北風?得了吧,人家現在有勢力了,讓你回家種紅薯還是好的,要是你搶他飯碗,你還是自己二進宮算了。
唐太宗還有一次把一個監獄的死罪犯人都放了,然後告訴他們,明年秋天來這裡行刑。
當時,這事情傳得沸沸揚揚,個別不地道的還拿這個賭博。
第二年秋天,約定的時間到了,唐太宗和官員們等待著。208個犯人,一個個來了。一、二、三……二百零六、二百零七,有二百零七個來了,缺了一個。
於是賭他們全來的人垂足頓胸,感嘆自己太相信這個世界有好人了。
突然,第二百零八個人來了,原來他走錯了路,是趕著馬車才及時趕到的。
換句話說,他怕今天不能被執行死刑,是趕來了。好事者評論曰:他真是活膩了。
的確,本來嘛,多活幾天也是好的,偏偏……
但這些人不懂,這就是信任的力量,它比暴力、峻刑和呵斥更有力。
真正的偉人知道信任,知道信任是最強大的武器,他們有博愛,有精神,有著對他們的不疑和大度。
唐太宗屬於其中之一。
如果你嘲笑那個來趕死的人,我勸你拿塊豆腐砸幾下腦袋。
當然啦,不是每個人都像李世民這樣好。
比如武則天,為了權力,把王皇后不分青紅皂白殺了。還把蕭淑妃弄到酒罐子裡,把手腳剁下,然後手接到腳上,腳接到手上……用她自己的話說,就是“令其骨醉而亡”
武則天就在一邊,看著蕭淑妃死。
女人是恐怖的,起碼在政治上是這樣。
沒話說了。
以經濟為本
雖然古時候沒什麼股票之類的玩意兒,但實踐證明:經濟,那是相當重要的。
比如明朝末期,本來好好的在搞資本主義萌芽,卻突然殺出個通貨緊縮,於是要錢沒錢,要東西沒東西,就連打仗的錢,都是從崇禎的內庫裡面提的。
在經濟方面,唐朝用的是均田制和著名的租庸調製。大家可能聽過卻不熟悉,但是別激動,聽本人慢慢說。
由於後者是建立在前者的基礎上的,所以我們先說均田制。
我記得某位歷史學家說過,農民兩千年的起義就是為了一塊土地。不錯,關於土地,中國人一直有著極為豐富的感情。比如今日之房地產、炒房團,大多也有著類似的對土地房子的愛好。
這個均田制,是北魏搞出來的,在之前的文字裡我說過,在科舉勢力上來之前,做官的途徑都是被豪門望族所壟斷的,就是所謂計程車族。而這些豪門往往控制著大量的農民。
但北魏大家都知道,一天到晚沒幾個小時是安分的,不是戰亂就是鬧饑荒,為了保證稅收,不至於弄到政府破產的地步,於是孝文帝實行了均田制。所謂均田制,就是說男子或是女子到一定年齡可以去領田地,但是要收租,有些田是國有的,有些則是可以傳給兒子、孫子、孫子的孫子的。而如果某天這位農民掛了,又沒錢出殯(在葬禮方面我們中國十分講究),那就可以把一部分自留田賣了,別的則要還給國家,後來的朝代也基本沿用了這個制度。
唐朝的制度是這樣的。
首先,用步來量田,用畝來計算,一百畝就是一頃。注意,這個一步可不是人走一步的距離,是五尺。
等等,這田可不是你一生下來就發給你的,還有年紀限制呢!為了形象地說明均田制,我們用張三為例來講解。
某年某月某日,張三呱呱落地,那他剛生下來的時候應該算是“黃”這個年齡段。我們今天用來諷刺別人的“黃毛小子”等詞語估計就和這個有關。
接下來,小張三四歲了,可以沒事幫家裡打個醬油,這時候他就是“小”了。
張三沒有讀書,他一邊成長,一邊成為了農民伯伯的後備軍。十六歲了,這時候他每天幫父親種種地,養養豬,他的年紀已經是“中”了。
又過了兩年,張三十八歲,他得到了一塊土地,確切的說,是一頃土地。我們知道,一頃土地是一百畝,但裡面並不是一刀切的。八十畝是口分田,二十畝叫永業田。
張三有幾個鄰居,一個是瘸了腿的王老漢(四十畝),寡婦吳老太(三十畝),以及臥病在床的陳阿三(四十畝)。他們都分到了土地。
張三是在甲村,旁邊是乙村。甲村由於人口比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