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裁撤個幾萬軍隊,那可就是幾十萬兩銀子那,所以,太后同樣嘉獎了一番清流一派忠君報國的舉動。
這朝堂上的老油子翁同龢,豈會不明白西宮的意思,有了這道懿旨,他立刻勸說光緒要對軍隊有所行動,整天在宮裡,光聽這翁老頭講解中文要義的光緒,雖然號稱天資聰慧,但真正的見識可不是整天在宮殿裡聽課能聽得到的,他考慮一番,很自然沒有什麼真知灼見,不過,好在自己老師沒把這種困難的事情讓給皇帝做。
23日下午,翁同龢已經受命草擬聖旨,擬派遣7路特使督查軍隊軍紀,翁大人草擬的初稿中,語氣十分強硬,對於軍隊中違紀現象要進行徹底清算,對於問題嚴重的軍隊編制要徹底裁撤後重建,以確保新軍隊不再有老的毛病……不過,光緒皇帝在這上面顯然並不認同他老師的意見,稍微修改後,對一般問題不再追責,如果貪瀆、違紀嚴重的,才進行治罪。
而這份聖旨自然不能立刻以光緒的名義頒佈,因為,有一份比這聖旨更有力量的懿旨存在,當天稍晚時候,光緒皇帝和翁同龢、軍紀孫毓汶一同到頤和園見慈禧,呈上草稿後,這位西宮太后十分認真的批閱起來。
一旁與李鴻章交好的孫毓汶一貫看不起翁同龢那清高模樣,這件事情上自然要出頭一番,他立刻拱手出列,“太后,微臣也理解皇上著急的心思,但若是這七路專使一下,恐怕地方上的督撫會多有意見,畢竟皇上派出的專使,那可就是欽差的身份,地方上恐怕多有不便!”
簾子後面的老女人不痛不癢的嗯了一聲,過了半晌這才說道:“孫學士所言有些道理,翁大人,我看派個兩路就差不多了,把事情辦妥貼了才是替皇上分憂啊!”
這番話自然不是表面聽起來那麼簡單,小皇帝老老實實的跪安後,退了出來,到了外面,光緒十分舉棋不定的詢問起他老師來,“閣老,皇額孃的意思,你可聽明白了?”
翁同龢笑眯眯的點點頭,在自己這個皇帝學生面前,他一直都是個萬事通的模樣,“太后閒7路專使太多,只開2路,顯然不希望我們搞的動靜太大,恐怕亂了軍心……我看太后這擔心也確有必要,我看就派一路水師、一路陸師吧,京師八旗那就不查了!”
“老師可有合適的人選,我看這事情非得是清廉耿直之士不可為!”年輕的皇帝對於這種問題的關鍵倒是把握得頗為到位,這要下去查,壓力可謂是無比的巨大,就是頂著欽差的名義,那也未必有用。
翁同龢沒有直接接話,而是看了看還在後面跟著的孫毓汶,這位可是有了名的後黨紅人,他們兩人的談話故意不避開這位,那也是一種態度,不過,這人選嘛,他倒是有幾個,“皇上,禮部右侍郎志銳、刑部主事沈曾植、翰林院編修王仁堪、黃紹箕、丁立鈞都可用,待我回去考慮之後再奏報上來!”
翁同龢剛回軍紀衙門之後,自然考慮起這次督辦軍紀事務的人手起來,細細考慮一下之後,之前幾位清流乾將若是真的去軍中辦這事情,說實話,他卻有些不放心了,這調查軍紀之事,絕對是得罪人的勾當,但若是什麼都查不出來,那豈不是折了皇上的面子和自己的面子。
禮部右侍郎志銳是皇上寵妃珍妃的表兄,辦事倒是破有能耐,派去陸師督查軍紀倒是可行,而刑部主事沈曾植文采可以,卻非幹大事的人,王仁堪、黃紹箕、丁立鈞幾個,都是好筆桿子,人品也可以,但缺乏做實務的經驗,更是從未接觸過水師、陸師……
細想之下,他頗為頭痛,把李鴻藻、黃體芳找來商議,結果李鴻藻推薦翰林編修李文田,而黃體芳則未有人選,他倒是想過推薦陸鴻,不過,現在的陸鴻只是一介布衣……不過這個機會似乎應該回報一下這位陸賢侄!
翁同龢正在操心這督辦軍紀之事,兩天後,上海卻發生了一件讓他震驚的事情!
【有票的兄弟支援下哦~~】
手機使用者請到m。閱讀。
第41章 官位
1894年3月27日,朝鮮開化黨首腦金玉均被朝鮮人洪鐘宇誘至上海,之後將其殺死在東和洋行之內……原本上海灘上的這件刺殺案也就是樁小事情,這個金玉均在大清國根本就是個無關緊要的朝鮮人,這廝也就在10年前的朝鮮,導演過一場僅有三天的申甲政變,不過,被如今的駐朝鮮通商大臣袁世凱給鎮壓了。
但這訊息送到翁同龢手裡時,他立刻想到了早幾日陸鴻提到過,日本可能早已在謀劃入侵朝鮮、並且與中國正面交鋒的計劃,唯一缺的就是一個小小引子……而現在,這個引子就活脫脫的擺在了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