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讓田裡繼續泡滿水,沒有進一步去管理,而是全力以赴創制最新農具:耙!
這東西並不複雜,在銅匕首地幫助下,我只花了兩天時間就基本成形。一段燒剩的木樁經過修整,其中地一面被修平,背對的一面上我挖出三個通孔,用於繫繩。
麻繩在湘楚號上多的是,我只是讓戰士去拿幾根過來就成了。
“這是什麼東西?”兩族的戰士儘管語言不通,卻在眼中同時流露出這個問題。
這就是在一塊木頭上拴了三根麻繩,能做什麼?
接下來還有改進,就是在木樁上挖一豎孔,插入一根一米五長的木棍,這是用來掌握方向和維持平衡的。
這應該是最原始的耙了。
25日,到了田裡,戰士們才知道這東西的用途。
把耙放到田裡,我站在這塊寬度也就20厘米左右地木“板”上,手扶那根木棍。
“來6個人,拉!”
沒有牛,我們只能採用人力耕種了。
戰士嘻嘻哈哈地拉起三根麻繩子,拖著我在田裡奔走,腳步下的耙將高出水平地地方削平,並在水下形成一塊塊平整的土層。
很快我就發現,這人太多了也是問題,不僅將剛耙平的地方又踩得一蹋糊塗,而且跑的速度過快,讓我連維持平衡都很困難,幾次從木樁上跳下來,以免被拉跌。
幾次調整下來,其實三個人拉就夠了。
而且我開始指導戰士們在田內起壟,拉耙的戰士則在壟溝內走動,不致於把剛耙平的壟面踩壞。
這項工作竟然花了我們兩天時間。
主要的原因是由於耙太少,這項技術並不很複雜,到第二天我就不用再下地了,戰士們為了誰來踩耙的問題爭得差點打起來,但每次都是四個人到五個人在勞動,其他人則在田邊喧譁,或者在我的驅趕下參加建房。
6月28日是個大日子,終於到了播谷種的時候。
按後世的方法,我決定首次播種就直接採用集中育秧移栽的技術。
在“一號田”(分成兩塊的田中選取的一塊)裡,我精心耙平了大約五分地大小的一塊,略高出水面一點點,將17斤谷種全部小心地均勻地灑在這塊田裡。
“小心看好了!我們這兩天的主要任務是:打鳥!”
第二百九十三章 … 歐且新篇
播種之後的兩三天裡,我讓戰士們輪班守在稻田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