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用藤條捆回村子裡。大麻籽是明年的種子,一定程度上比我們的粟種還重要。
但也是基於對這種植物的不瞭解,沒發現有的植株了有種子,有的沒有,後來才分清了是雄株和雌株。
大麻桿拿回村子後,立即去掉葉子和嫩梢,捆好吊入了護城河上游的河水中,現在的第一步工作是漚麻,讓大麻桿裡非纖維的部分——澱粉、骨杆、膠質等從纖維中脫離。
在專門的池子沒有趕造出來之前,我先讓它泡在水裡吧。
兩天以後,土魯帶人開挖的漚麻池可以使用了,我馬上把這些麻桿浸在了裡面,並放入大量的石灰。
土土在此期間主要負責燒製陶紡輪——一箇中間穿孔的長圓錐體,,長度約20厘米,小的那頭直徑5厘米左右,大的那頭直徑大約15厘米,兩端都有一個盤狀的寬1厘米的邊,用於擋住麻纖維,中間的孔也是錐形的,可以安裝一根木軸並固定在裡面。
我則帶著土魯“開發”手搖紡車——什麼樣子?小學時學過“延安的紡車”嗎?就是那個樣子的。
過了一個星期左右,看到纖維分離得比較充分了,我讓“鯊魚”她們幾個用木耙把纖維撈起來,用藤筐裝到河裡去搓揉漂洗,但拿回來的纖維和我原來設想的仍有很大差距——粘乎乎的,分離不徹底。
於是我把這些纖維用鍋煮了一下,煮的時候再放入少量的石灰,最後一次搓揉漂洗出來,終於讓我看到了白生生的細膩的大麻纖維!
約200斤成品大麻纖維被放在專用的“紡織車間”裡,在那裡造了一間專用庫房。
現在是紡織的第一道工序開始了——紡麻線:將麻纖維篷松地繞在陶紡輪上,透過轉動中間的木軸轉動陶紡輪,從陶紡輪的細那一端用手拈出一根連續的麻線來。
看著陶紡輪不斷轉動,一根麻線從我手裡延伸出來,屋裡的所有“技術人員”都難以置信地睜大了眼睛。
“鯊魚”對此尤其上心,因為我所做的一切都將由她和她的“編藤隊”來繼續完成。
將我拈出來的第一段線——大約20米長——繞在紡車上以後,就輪到“鯊魚”來操作了。
可是這對她來說明顯是一個過於精細的活,在一天以後,浪費了近一斤麻纖維,她終於拈出了第一根麻線——所有的“技術人員”們早就作鳥獸散,沒人肯再來看哭得雙眼通紅的“鯊魚”和一地的麻線頭了。
“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