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個村子大約有500來人,村外也有近三千畝地,在由族諸村中算得中等大小,對鹽的需求量並不太大。若能得太昊支援,每月來一名騎兵送鹽,足以滿足村裡的需求了。
此後每向南行,到每一個新村時都有同樣的狀況出現。我大略數了一下,百里之內。有近40個村子沒有遷走,但也看到了20餘個村子變成了荒村,讓我痛心不已。
可惜的是由於長老會議沒有召開,多數村子都無法確定什麼時候能和太昊交易鹽。
回程的時候,一個計劃在我肚子裡成型,於是每個村子地裡長出面對太昊騎兵的通知:“我們在由族村子間建一座城,由族諸部均可以在城中交易,也免去了諸部往返運輸之苦,但由於太昊距此太遠,族人跋涉艱難,需要由族諸部族人參加建城,此城建好之日,凡參加建城的部族,太昊將按參加建設的族人數量,補償一定的鹽和粟米!”
由族還沒有開長老會,既是壞事也是好事,我要來交易沒有人可以阻止,我要來建城同樣也沒有人會站出來反對,各村基本上都支援 個舉動,可能有個別的長老可能會聯想到石頭城的宏偉堅固,但太昊族予人地觀感似乎要比姜由好上許多。
所以就算心裡有點嘀咕,卻沒有太大的反對聲,基本上就在一片附和中透過了這個建議。
因為有元方同行,讓我想起梅梅的父族,這座新城理所當然地就被命名為“大方城”。
風餘要是得知這個訊息,應該會鬆一口氣了——不用他出一粒粟,只要保證足夠的鹽供應就行了,而鹽,在銅碼頭多得已經成了一個負擔,倉庫的壓力很大,風舟幾次催風餘派更多的騎兵去運輸鹽了。
回到太昊城,已經是4月16日,我們在由族竟呆了十來天。
但此行地收穫是巨大的,由於有姜由的默許,不用擔心姜氏諸部會有什麼反對意見,我可以放心地執行在由族的建城計劃了。
由族在山南經過數代地潛心耕種,已經發展到20000多人,儘管有近三分之一的部族因為不願意繼續祭祀牛神而遷向了更遠地南方,仍有近14000人留下來,幾乎可以抵得上目前太昊城內的人口數量。
而且由族不需要再教化如何發展農業,他們百年來都在種植黍,對農業的一些基本知識應該是熟知的,一旦太昊更先進的農業技術流傳過來,一定能起到強大的示範作用。
在一個人口龐大的農業部族間傳播農業社會的文明,應該比白手起家要強上許多倍吧!
4月下旬,一個浩浩蕩蕩的運鹽騎兵隊伍離開太昊城,向由族進發了。
第一百七十七章 … 長途運輸
“大方城!那是我的城!我要去!”
元方在家裡吵翻了天。
梅梅一聽要在由族修大方城,應該是觸動了對父族的眷戀之情,儘管是大大咧咧的一個人,平時也從沒有要求過回父族去看一下,仍紅了眼眶。
梓樺最懂事。
平時在家裡,梓樺已經逐步取代了梅梅的當家地位。首先是梅梅的文字和數學功底都不如她深,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梅梅比較貪玩,常和元方瘋到一起去,回到家裡時,才發現竟是梓樺在操持家務,做好了飯菜等她們。
這一次也不例外。
“你們去吧!我看家。我還要讀書呢!”
看得出梓樺也有想去的意思,不過她的騎射可比另外的母子倆差遠了,僅能騎得了馬,開弓騎射還太難了些,加上平時沒那麼頑皮,也少有出去吃苦,帶上她我還真有點不放心。
12歲半的梓樺已經是個小大人了,比元方更懂得老爸的心意,能從眼中看出我的不放心,主動提出不跟隨我們去。
“好吧!”我撫著梓樺的頭“我不在的時候,讓風爺爺照顧你,平時放學後就到風爺爺那邊去吃飯,不用自己做了。”
宗廟裡有我的一份伙食,我不在的時候,風餘應該不會介意多這一張嘴吧。風極是最喜歡梓樺的一個,因為梓樺總能在他為帳目煩惱的時候,及時地指出他帳目中的問題,為他幫了不少忙。
再大一點,說不定太昊族就有了第一個“專職會計”了。
帶上元方和梅梅,一家三口跟隨第二批出發的族人趕往由族。目標是我所選定的大方城新址。
一路上梅梅興高采烈,自到太昊六年以來,這還是第一次有任務在身時帶上她出遠門,平時一般只有閒暇出獵當天能往返的情況下,我才會帶這娘倆同行。梓樺好靜,要不是我極力要求,她一般不會騎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