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下一個重要跳板,因為他們更靠近黃土高原腹地,並擁有足夠多的人口。
所以姜氏的所在地只是一個通道,而公孫氏所在地卻是一道大門。
這道門將通向農業發展的天堂。
以公孫氏為基礎向北發展,以斟戈氏為基礎向東北延伸。
太昊文明將在最短的時間覆蓋歷史上最為重要的整個中原地區,然後才談得上江南、關中和巴蜀。
沿大河往東,進入草原後快馬向南,一路我都在淌著口水,yy著太昊的未來。
為了避免兩渡大河,我在通向少昊的方向所建設的“碼頭”將承擔所有從大元送過來的鹽和工業村運過來的銅錠的運輸任務。實際上在我前往公孫氏之前,還沒有過多地考慮到鹽的運輸,而是考慮在將來把牛車技術傳到姜氏和公孫氏以後,怎麼運輸銅的問題,現在看來還得加上鹽的運輸。
過了這個碼頭以後。一路只需要過姜氏涉姜水,再透過陸路就能送往公孫氏,這條路線可以滿足姜氏和公孫氏的大部分部族對太昊出產的需求,包括鹽和銅。
驅馬向南。出行近50天后,在太昊5年12月20日,我們終於到了石頭城。卻只有兩名黎族長老隨我們返回,其他的8名長老已經被派遣到由族去當特使去了。
將黎族長老送到黎族宗廟,介紹了此行的情況,大長老心事重重,叫其他長老全部退下,說有事跟我商量,看他鄭重的樣子。我連木駝也趕到了殿外,讓他負責殿外的守衛,與木駝公事以來,這還是第一次。
“自太昊族長去後。石城中傳言四起,都道炎族將以十長老為質,迫黎族舉族遷到炎族的勢力範圍內,以後將任炎族宰割,不復有逃路可走!”大長老一邊說,一邊看我的臉色,見我一臉坦然才又繼續。
“前幾日,我由族數部又派遣長老到石頭城,說是南方更有佳地,其廣無邊,無強族為敵,可容無窮族人生息!我族不必再依附牛神庇佑,可另立祖神,與炎族各自相安,不需征戰而得安身之處!”
我笑笑,這個我當然知道了。往南是淮河上游平原,再往南是長江中下游平原,這都是後世的富饒之地,兵家四戰不休於此,也是皇圖霸業的根基所在,怎麼會不是佳地?
但如今那裡不僅無強族為敵,而且連弱族估計也沒有多少。由族打算往那裡安身正合我意,但“無需征戰”卻是難說。從由族目前對姜氏各部族的態度來看,要由族採取守勢,恐怕很難,更加不會大舉南遷。
那由族長老來拉黎族各部的意義何在?
人!
他們也已經和我一樣,認識到了人口的重要性!
沒有人,什麼都是空的。向炎族開戰,或者開發南方,都需要巨量的人口。
在畜牧業高度發達的時代,人口也是一種負擔,如先前我所知道的皋陶,人口一增加,立即要分家,否則牧場養不了這麼多牲畜和人口。尤其又是在牧而不遊的情況下。
但農業高度發達的時代,人口就是資源和財富,人口就是生產力。
我相信那些在大山裡躲避了炎族追殺的由族人,一定有幾個部族在南方建立起了有一定規模的農業生產,否則既沒有能力和炎族叫板,更沒有可能到石頭城來拉人。
“那石城中各族如何應對?”我好奇的問答長老。
“按此前對太昊族長的承諾,我沒有讓一個族人隨他們離開,但也同意等赴牛神山回來的長老們說明情況後,再給他們答覆。”大長老略有些不安。
這已經是我所能得到的最佳結果了。
問題是姜由真如由族所料,正打算讓黎族人遷回神山,這豈不是讓由族人言中?
“但有近半的部族並無打算遷往別處,都道願與太昊共存,祖地不足依,南方不足取,石城已經是最好的安身之處了!”大長老言下感慨萬端。
看來黎族人是厭倦了多年的漂泊,不會再被其他族的族長或長老的勸說所動,而是相信眼前看得到摸得著的才是最好的。
農業時代族人觀念的可愛之處即在於此,理想主義必然要為現實主義讓步。
“由族長老們勸說未果,認為太昊族是最大的障礙,只要太昊族驅趕黎族人,黎族人將歸入由族,一併南遷。”
這從何說起!
什麼時候我們太昊族又成替罪羊了?
“前幾日由族的長老們離開時,曾稱要前往太昊城,不知道最後結果如何,還望太昊族長小心應對!”
什麼?已經衝我太昊族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