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恩報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文簡,其意博,其理奧,其趣深。不謀而遐爾自同,勿約而幽明斯契,極具吸引力。此次王先生在交與我《布衣劉邦》書稿時還認真地說:“調與時人背,心向知者論,乞言尋同道,羞進王侯門。”王堯同志謙虛了,吾瞭解其正直的為人和對事業的執著。
且翻閱是書,但見標題醒目,章節清晰。首先,作者深刻地探求了平民劉邦蒙辱的歷史淵源。詳述了“應當公正評價布衣劉邦”的理由和依據。繼之對被世人忽略,發生在秦末“豐”地之著名的“雍齒叛劉降魏”案件深入剖析,提出了與傳統說法畔然有別的見解。接著對長期籠罩在中國歷史之重大的“劉邦起義”事件上的疑雲進行探索,認為秦末大起義之首義應為劉邦之“豐西澤縱徒起義”;並推測《漢書·郊祀志》載秦時“豐”地之“枌榆社”, 應為劉邦等人的秘密反秦組織,亦即中國最早的農民起義組織。此外,作者還對涉及劉邦父母、兄弟、名字、婚姻等讀者關注的諸多問題進行了引人入勝的討論。該書幾乎囊括了可查的《史記》及其《注》家們關於平民劉邦的記述。尤其是,對於歷史上著名的帝王之鄉——“豐沛”的感人故事,作者更傾注了無限深情。
縱觀該書所論,立意新穎,觀點明確,文字嚴謹,思路敏銳,內容翔實,邏輯合理,是非曲直,清清楚楚。娓娓道來,擲地有聲,稽其言有徵,驗之事不忒。無譁眾取寵之浮躁,無隨波逐流之虛語,不禁讓人耳目為之一新。確為秦漢史和劉邦之研究提供了一條新的思路。讓讀者切實感到作者筆下之“布衣劉邦” 與其生活的那個偉大時代更顯貼近。王君用心嘉惠何其勤哉!欲尋求與偉大的兩漢文化相吻合之真實的平民劉邦及相關資料,循茲集,可為便捷之途徑矣。
撫書追昔,予未免感慨稱奇,一位造詣頗深的醫學專家何以能寫出如此要求嚴格的歷史專著?王氏謙引中醫界之“不文不醫”、“ 醫儒相通”說敷衍,誠能解釋一二。然而,依吾之見,正是其醫生之修養和磨礪成全了《布衣劉邦》之新論。您想,在文史學界,恐怕人人都在倡導“尊重歷史……”和“傳播真實歷史知識”。 只是為什麼對於遮掩在劉邦身上的種種歷史誤解,卻一直被人漠視並難以糾正呢?當今出版發行,無論是再版還是新版的史學著作,對平民劉邦,大###系舊說,原因恐怕是多方面的。本來,王氏並不是史界之人,而是一位具有深厚的醫古文基礎,淳樸勤奮、技有專長的中醫教授,在醫學科研上也是頗有建樹的科技工作者。故爾,他思路寬闊,少有束縛和禁錮,其求實、求真、嚴謹、負責的素質亦容易得以充分發揮。竟也能走在史學研究之行列,並獲得值得稱道的成果。
相信大家在閱讀此書之後,亦會同感與吾。同時熱誠希望同道對本書提出寶貴意見,以助其進一步完善和提高。
是為序。
聞 聲 2008年6月6日
。 想看書來
前 言(1)
在我華夏曆史長河中,漢高祖劉邦是史界公認最具影響的傑出人物之一。近一些年來,劉邦與他開創的延續了四百多年的大漢王朝及其熔鑄的兩漢文化,對中華民族歷史發展做出的巨大貢獻以及留下的無法磨滅的印記,正逐步被時代認識。
人們對劉邦的瞭解,主要源自前漢著名史家司馬遷之《史記》,其本名《太史公書》*。然而,太史公對劉邦生平活動的記述,則集中在劉邦號為沛公之後至稱帝興漢,這段不過十多年的歷史。而對於沛公以遠情況,即劉邦四十多年之平民經歷**,《史記》則似乎是無可奈何地極少提及,並冠以神秘疑雲,於是便留下了許多頗具爭議的千古之謎,以致後世對“布衣劉邦”臆測紛紜。
尤其是在某些以獵奇煽情為目的,追逐經濟和轟動效應的劇本和影視之中,平民劉邦更常被作為不可或缺的笑料而被塗畫得汙濁不堪;某些“文史學者”,卻似評書先生一樣,在傳播範圍極廣的電視上即興品說。在他們口中,“從不讀書”、“遊手好閒”、“流氓無賴”……似乎成了平民劉邦的標誌。這種對歷史人物不負責任的做法本身,也是對原著作者的戲辱。
不可否認,廣大讀者和觀眾對劉邦的瞭解,多數來自那些包含眾多虛構人物故事的文藝作品和評說(書)。其結果是,在不少人的心目中,漢高祖的歷史地位已大打折扣,只不過是一個並不值得稱道的慾望膨脹、追逐富貴、事出偶然、雞犬升天的投機政客。此情此景,已與《史》、《志》盛讚的漢高帝及其漢王朝的輝煌功績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並使之黯然失色。對當前人們熱情宏揚的兩漢文化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