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恩報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1985…1987年間,筆者不揣簡陋,撰寫了《秦臺史話》、《豐沛情》、《司馬遷記述微時劉邦的良苦用心》、《劉邦身世小考》、《劉邦其名》等數萬字與劉邦及《史記》研究相關的論文,幸運地先後發表在省級以上社科雜誌和大學學報(文史哲版)等刊物上。之後還參加了“劉邦研究會”籌備成立及《劉邦研究》編委工作。對於當初便給我以鼓勵支援的老師和同道,本人總存感激之心,尤其是劉文忠教授和史為樂教授。
雖然1987年後因醫學業務繁忙,無力顧及史學研學,但依然時時注意報刊、小說等對於劉邦的介紹及表述動向。夜深人靜之時,多年來魂牽夢繞的關於漢高帝特別是平民劉邦的許多聚訟紛紜的疑案,便會不由自主地湧入腦海,思緒萬千,輾轉難寐。
前 言(2)
如今,本人已年屆花甲,前不久剛從傾注一生心血的醫學崗位上退休。儘管仍時而在保障群眾健康的公益活動中發揮餘熱,畢竟已輕鬆許多。有了較多的追憶、思考問題的時間。年前,曾有幸參加了由劉邦故鄉江蘇省徐州市人大、政協及文化主管部門領導主持召開的“弘揚兩漢文化研討會議”。筆者在闡述劉邦與兩漢文化密切關係的同時,暢言公正評價平民劉邦,完善劉邦形象的迫切和必要性。受到了與會同志們的贊同和鼓勵。從而更堅定了自己撰寫有關考評“微時劉邦” 書稿的決心。
長期以來,筆者在認真學習醫學經典和文史著作,提高自己醫古文水平之同時,刻苦鑽研《史記》、《漢書》及其歷代《注》說,並深入研學著名史家之《中國通史》、《秦漢史》等著作中關於劉邦及劉邦起義事功的評述。發現史學家們所論及讚譽之重點亦均在沛公、漢王 、高帝。如安作璋教授在其著述中,便稱頌:“漢高帝以輝煌的實踐創造了赫赫揚揚的不朽業績,給後來歷史留下了深遠的影響,……其名字也就永遠同大漢王朝結合在一起,作為時代的里程碑雄視百代!”
令人遺憾的是,一千多年來,不少文史學者囿於“平民劉邦不務正業,不讀書,遊手好閒”等傳說,其作品中記述的高大的漢高帝卻也恰似無本之木,已較明確地顯示出缺失之嫌。
對此,近代著名學者胡適先生曾指出:“漢高祖是百姓出身,是一個地地道道的百姓,知道民間疾苦,……中國的帝王也有了不得的人,像漢高祖、漢光武帝……,都是不易有的人物,但這些人都沒有一本好傳記。”
晚清以文章名世的政治家梁啟超先生,在讚揚漢高帝劉邦等為“偉大人物”之同時,亦感嘆:“可惜他們的《本紀》作的模糊,影響整個的人格和氣象完全看不出來。”
可見,對於一些學者給予“布衣劉邦”人格和品行之明顯偏頗的定位,文史學界早有不同看法。只是先賢期盼的能夠較全面、連貫、真實揭示“布衣劉邦”本來面目的《紀傳》,至今恐怕仍然是千呼萬喚,難覓其確切出處。難道我們就永遠讓首次實現中華民族真正統一意義的大漢朝之開國皇帝,揹負“流氓”的諢名嗎?
餘何許人也,充其量不過是一位思想上少有禁錮的史學愛好者而已,敢妄正古今賢者之述。言之未竟,知必有望餘之謬而隨議其後者,其曲其直,此不在吾,而在乎後之明哲矣!古《沛縣誌》載明代著名學者歸有光先生詩云:
“……漢事己千春,豐沛今自存。嗟我亦何為,獨嘆往來頻。”
每念及於此,在下亦不免感慨不已,自己能夠參與驅散籠罩在“微時劉邦”上面的疑雲和改變深深烙印在其身上,已逾千年的汙濁形象的工作嗎?然而想到一些關心劉邦的同志的厚望和信任,也再無理由猶豫和瞻前顧後了。
於是,作者廢寢忘食,筆耕不已,一言一字,謹慎揣摩,應策多門,不敢怠慢,歷時二年,方粗成“評論布衣劉邦”文稿。可以欣慰的是,在有關同志的關懷支援下,2006年以來,《南陽師範學院學報》、《徐州工程學院學報》、《徐州政協》、《徐州史志》、《當代徐州》等相繼選登或連載書稿中《司馬遷和微時劉邦》、《劉邦身世》及《應當公正評價布衣劉邦》、《劉邦起義疑雲研究綜述》等文章。對作者完善及加快本書寫作之程序起到真誠關愛和促進作用,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謝!
本書遵循客觀求實對待歷史的原則,採取嚴肅負責的態度,合情合理的思維邏輯,以儘量可查索到的史料,力求公正地評述“平民劉邦”。 儘管不敢奢想能為實現前賢的夙願做出大的貢獻。但是若能將時時湧上心頭的,多年來對“流氓皇帝” 等說及有關布衣劉邦之身世、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