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 (第2/4頁)
閒來一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英國人和法國人都不希望再次發生世界大戰。在德國竭盡全力地擴張領土的同時,這兩個國家則籠罩在一戰所帶來的巨大陰影中無法自拔。因此在戰後,它們沒有努力提高軍隊的現代化水平,軍人數量的增加程度也不如希特勒領導的德國。
如果再有戰爭,盟軍希望會是西線戰事的重演,所以選擇以靜態防守為主。因此,法國投入巨資建設馬其諾防線。法、英決定打一場防衛戰,拖延時間,儘可能迅速地重整和擴充軍隊。他們甚至忍住對德國進行空襲的念頭,希望不使戰爭升級。同時,盟軍也希望比利時與荷蘭加入它們的聯合防衛,但這兩個小國都不願激怒希特勒。但戰爭仍不可避免。1940年5月,二戰全面爆發。
5月10日,德國軍隊入侵荷蘭和比利時。與此同時,溫斯頓·丘吉爾繼張伯倫之後出任英國首相。德軍穿越比利時境內,使法國人確信這是一戰策略的重複,於是在防線後耐心等待……而這恰好是希特勒試圖讓他們相信的。
退守英國 法軍正在向比利時邊境進發,且在幾乎毫無防備之下被隆施泰特將軍的裝甲軍團打了個措手不及。在持續的Ju87斯圖卡式俯衝轟炸機襲擊援助下,德軍渡過默茲河,粉碎法軍側翼部隊。德軍隨即突破至海峽港口,把盟軍分隔。前來援救比利時的英國遠征部隊被推回至英吉利海峽。希特勒命令他的地面部隊停止在敦刻爾克俘虜英國士兵,改由空軍在沙灘上消滅他們,但這一計劃最終宣告失敗,超過30萬名英國、法國、比利時士兵撤退回英國。與同盟聯絡被切斷的其他比利時軍隊別無選擇,最終唯有投降。
佔領佛蘭德和將英軍逐出歐洲大陸之後,德軍重新編組,進攻南部。空軍炸斷鐵路線,減慢了法軍的行動速度。而法國空軍裝備嚴重不足,無法與德國空軍較量。法國的戰略存在致命缺陷:原本在馬其諾防線沿途設定了地面防禦,可德軍卻從北面進行襲擊,完全繞過法國的宏偉軍事要塞。
在野外的法國士兵無法與裝備更好、信念更堅定的德國士兵匹敵,因而士氣一落千丈。6月9日,德國裝甲師抵達巴黎北部的塞納河,部分法國軍隊自衛反擊,但結果收穫甚微,最終也阻止不了德軍的繼續前進。6月10日,義大利與德國聯合向法國宣戰,這給法國政治家進一步施加了壓力。德軍裝甲師繼續向大西洋沿岸和法國中部隆隆開進。6月13日,巴黎失守,法國政府轉移至南部。
不戰而降 6月17日,法國總理雷諾拒絕與英國聯合抵抗德國,他因此辭去職務。他的位置由一戰老兵貝當將軍接替,貝當向德國提出停戰要求。6月21日,法國將軍亨澤爾正式在投降條約上簽字,他與希特勒在貢比涅森林的一輛鐵路客車上會面(1918年也是在此地簽署最早的停戰協議)。對德國來說,這輛客車意味著復仇的喜悅,希特勒後來讓人毀掉這輛車,以阻止任何象徵性行為發生。
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法國被踢出戰爭。這是一次象徵恥辱的戰敗,甚至比普法戰爭中的失敗還要恥辱( 見色當會戰),它使世界其他國家相信德國戰爭機器不可戰勝的神話。
當然,德國也因此實現了自1870年來要成為西歐無可爭辯的主宰的企圖,它從容轉向東部,繼續其領土擴張野心。英國的干涉亦遭失敗,這次對法行動的毫不費力慫恿希特勒考慮入侵英國;他對閃電戰的過於自信同樣促成他在1941年決定入侵俄國。
。。
〃倫敦上空的鷹〃:不列顛之戰(1940)
RAF in the skies of London: Battle of Britain
在這場二戰史上歷時最長、規模最大的空戰中,英軍以915架飛機的代價擊毀了1733架德機。英國空軍的殊死搏鬥,使希特勒的〃海獅作戰〃被無限期地延遲下去,促使希特勒在沒有把不列顛完全逐出戰爭之前,即先回頭來對付蘇聯,重走兩線作戰的老路。
〃永不言敗〃 1940年夏,由於擁有現代技術,席捲東歐和西歐大陸的德軍穿越英吉利海峽的計劃,似乎只是幾個星期之內就能完成的事情。但是,不列顛之戰中,英國大膽而成功地利用空軍力量阻撓了希特勒的入侵計劃,使英軍有時間有力回擊歐洲被佔區域的德軍。
作為〃海獅作戰〃的一部分,要入侵英國,勢必先控制英國的領空,但戈林的德國空軍沒能在敦刻爾克粉碎英國軍隊,現在,他只能承諾用短暫而具毀滅性的空中戰鬥把英國獻給希特勒。他動用北海沿岸的所有飛機場,使其飛機都開往英國;相反,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