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雅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兵緬甸,打破了美國傳統的亞洲大陸政策。
魁北克會議前夕,義大利代表就開始與美英聯絡投降事宜。於是丘吉爾力圖乘義大利投降之機,佔領巴爾幹,將蘇聯的影響擋在多瑙河以東。美國雖然同意蘇聯的要求,但卻無意立即在法國開闢歐洲第二戰場。而英國的戰略指導是:如果美國贊同英國的地中海戰略,那麼英國也可以協助美國在孟加拉灣、印度打擊日本。
美國認為要迫使日本投降,必須攻入日本本土,要攻打日本本土,必須利用中國的基地和人力,要利用中國的基地和人力,就必須開啟中國的國際交通線,充實中國的軍備。由於中國在反攻日本中的地位和作用,就必須援助中國,否則,日本一旦奪取了美國在緬甸的飛機場,或者切斷中印駝峰航線,粉碎了中國的抵抗,就可以抽調中國和緬甸戰場的軍隊進入南太平洋和西南太平洋,必將影響美國對德戰爭。所以,會議前夕,馬歇爾向羅斯福建議:必須說服英國夾攻南緬甸,反對英國在巴爾幹和地中海作戰的建議,得到了羅斯福的贊同。羅斯福還表示,必要時美國可以出兵兩師參加緬甸作戰。'注:梁敬淳:《史迪威事件》第168~188頁。'英美的分歧,說明了兩國遠東戰略的矛盾。
英國一再推遲反攻緬甸,實際的原因是丘吉爾把緬甸看作不列顛帝國的前哨,所以他“決不會甘心於使解放緬甸的功勞歸之於美國人或者更可能的是歸之於中國人。”'注:舍伍德:《羅斯福與霍普金斯》第463頁。'
魁北克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