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雅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向中國提供維持戰爭的物質,也就是要打通滇緬公路,收復緬甸。為此目的,當緬甸戰役敗局已定時,史迪威就制定了利用租借物質在印度組織訓練中國軍隊的計劃,得到蔣介石的批准。此後,史迪威又說服美英政府,中美英三國作戰,在印度蘭姆伽整編,訓練中國軍隊3萬餘人,使之在武器裝備和精神面貌上都煥然一新,成為保護中印公路的修築和反攻緬北的先鋒。
一史迪威的整訓計劃
第一期緬甸戰役末期,蔣介石的參謀長史迪威就提出了在印度組織並訓練中國部隊的建議,並命令威廉·R·格魯伯准將從緬甸前線返渝,於4月27日將計劃提交蔣介石。
史迪威在建議中警告蔣介石,日本可能會切斷在最近將來即能使用的透過緬甸北部的公路或航線,這樣就會把積累在印度的租借法案物質和中國隔離開來。為了把這批物質利用起來,實現反攻緬甸的計劃,史迪威建議派遣10萬中國官兵去印度,用《租借法案》中的武器裝備,將其訓練成為裝備精良的優秀兵團。史迪威準備先訓練兩個軍,每個軍3個師。史迪威估計需要4至6個月的時間來完成訓練,然後展開軍事行動。軍事行動的第一階段是收復緬甸,以主力從印度出擊,另以一支部隊從中國及撣邦北部進行戰略配合。第二階段把日軍從泰國趕出去'注:《史迪威在華使命》第135~136頁。'。蔣介石與格魯伯會談後,對計劃表示“大體上”同意。
4月30日,史迪威、羅卓英和亞歷山大達成協議,如果加利瓦-傑沙-八莫-興威防線失守,第5軍及第38師將從傑沙開往印度,以補充和加強實力。
5月2日,亞歷山大發出了從防線總退卻的命令。5月5日,史迪威、羅卓英從緬甸北部向西撤退,5月20日,抵達印度英帕爾時史迪威體重減少了20磅,本來就已瘦弱的身體只剩了皮包骨頭。孫立人指揮的中國遠征軍六十六軍新三十八師奉命掩護英軍,該部歷經艱難,但秩序良好,遵照史迪威的指示,由緬甸的提定以北地區,於5月25至30日也到達印度英帕爾'注:《史迪威與美國在華經驗》第299頁。'。杜聿明率領的第五軍直屬部隊及新二十二師,由緬甸的打洛、新平洋,經野人山撤退到印度的列多,8月到達印度的迪不魯加爾。
6月15日,蔣介石接見史迪威,和史迪威商談了中國在印軍隊如何安頓的問題,並就令第五軍留駐印度或調回國內徵求史迪威的意見。蔣介石提出:“餘意第五軍在印之安頓,應由美方負責”,“及負統轄之全權”'注:《蔣委員長接見中國戰區盟軍總部參謀長史迪威談話記錄》,《中華民國重要史料初編——抗日戰爭時期》第二編《作戰經過》第3冊第327頁。'。對此,史迪威表示根據訓練華軍10萬人之原議,美國實願負完全責任以訓練之,配備以在印可得之大炮等武器,供給以營房及醫藥裝置,並希望得升降黜陟之全權。史迪威還建議中國軍隊駐紮在加爾各答東北200英里靠近仁溪的蘭姆伽,因為該地在霪雨區外,衛生環境較佳。蔣介石當即指示:第五軍仍由史迪威統率,要史迪威以此資格與英方談判有關事項。6月24日的會議上,蔣介石明確表示同意在印度訓練中國部隊,雙方同意由史迪威擔任這支訓練部隊的司令,羅卓英擔任主管行政和軍紀的副司令,史迪威負責指揮和訓練'注:《蔣介石的外國高階參謀長——史迪威》第447頁,《史迪威檔案》第116~117頁。'。此外,蔣介石還答應空運5萬部隊去印度訓練。7月16日,史迪威被正式任命為中國在印度軍隊的司令官,其權力限於組織、訓練和指揮'注:《史迪威檔案》第126頁。'。羅卓英被任命為副司令。
史迪威受命以後,飛回印度,和印度政府進行了曠日持久的談判,免除了英國對大批中國軍隊進入印度會對印度的民族主義產生影響的擔心,說服韋維爾同意把曾關押過兩萬名義大利戰俘的舊兵營蘭姆伽劃為中國部隊的訓練基地。美國由於不打算把本國步兵派入中緬印戰區,所以全力以赴的支援史迪威的訓練計劃。於是英美達成協議,英國以租借物資為受訓人員提供膳食和薪餉,美國負責這支部隊的裝備和訓練。
二中國駐印軍的整訓
1942年8月26日,蘭姆伽訓練中心舉行正式開訓典禮。9千餘名步行到印度的緬甸戰役的倖存者成為第一批受訓的部隊。由英印當局負責向中國軍隊提供盧比,在當地購買部分日用品、醫藥用品飛糧食等,重型裝備和軍械則由美國提供。在蘭姆伽訓練中心共設有三個總部:訓練中心、哨所、指揮部,主要機構是指揮部。蔣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