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文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
然而事實證明,酈食其的的確確是一個相當出色的外交官,但並不是一個出謀劃策的好謀士。
主子既然叫自己來了,酈食其也不可能不獻計吧,要不然這不僅僅是被漢王看扁的問題了,還關係到自己的人生安全。(城破了他能不受牽連嗎?)
他口一張,便滔滔不絕地長篇大論起來:我看這一次項羽幾乎動用了全部兵馬,誓奪我滎陽不可。再加上現在敖倉糧道又被項羽的部將鍾離昧弄的烏七八糟的,現在缺糧又是一大問題了。以目前的形勢,僅憑我漢軍的實力,怕是不足以抗敵。
他說到這裡邁了個關子,引得劉邦問道:那該怎麼辦呢?
酈食很自信的說出了他的計謀:只有一計可以讓天下諸侯共同來對付項羽,那就是分封原六國諸侯,讓他們以“國”的名義來參與這次軍事行動,只要他們牽制住了項羽,滎陽之圍不解自破了。
這個主意粗粗一聽還不錯,劉邦也有點心動,不過當時他也有疑問:分封各諸侯真能讓他們來聯手抗楚嗎?
這個時候,酈食其充分展示其嘴上功夫,開始發表他的長篇大論了。
他首先講了《書經》裡的一段故事。他說:遠古之時,有一位名叫湯的為善之王,是殷的始祖,當###夏舛這個暴君之時,將舛滅掉後,仍封其子孫在杞(今河南境內)為諸侯,以不絕夏的祭祀,這充分說明湯王是有德之人。
他還說:周武王也有不斷絕先祖祭祀的思想,雖然曾###暴君殷紂王並將殷滅掉,但其後仍尋找古代聖王的子孫,予以適當封賞。然而秦可謂是暴虐之極。滅亡了六國,卻不給那些王孫封賞土地,以至於全部絕了他們的六國的祭祀,由引世人都對他不滿。得民心者得天下,天下百姓不滿後一旦生氣,後果很嚴重。
面對這樣高深的理論,只識彎弓射大雕的劉邦除了點頭稱讚還能做什麼。
既然大王你都點頭了,酈食其也不想再浪費口舌了,開始下結論了:鑑於上面所說,大王應該努力尋找六國的王孫(以假充真也行),分封他們為諸侯,如此六國的君臣百姓無不對大王感恩戴德,甘願做大王的臣民。這樣一來,項羽豈不是孤獨的很,說不定他也願意加入分封的隊伍中來呢。
這樣的話誰聽了都會高興。劉邦當隨表態,高,實在是高。
接下來酈食其就負責趕製印璽去了。
但也就這個看似不錯的好主意,其實是個壞主意。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來看張良是怎麼來給你答案的吧。
就在趕製印璽的期間,張良有一次去劉邦那裡竄門,(說不定也是來商量破敵之策),當時不巧的是劉邦正在吃飯。
都說有飯同吃,有衣同穿,劉邦見了張良便要自己碗中的飯分一半給他吃(當時城中的糧食是有點緊),張良就算沒有吃也不敢吃啊,更何況他已經吃過了。
鑑於對張良的信任,隨後劉邦把分封原六國趕製印璽的事對他說了。
張良聽完,很平靜的說了一句:大王的事業,只怕到此就要結束了。
劉邦見張良臉色難看之極,情知不妙,趕緊放在筷子,詢問原因。
這時張良拿起筷子做道具開始對酈食其的長篇大論展開反駁了。
一場精彩的正反辨論馬上上演,可惜當時正方酈食其先一因為趕製印璽並沒有在場,錯過了一睹張良是怎樣來精彩反駁的。
這裡且把他的話主要歸納為三反問。
反問一:從前商湯王、周武王、是分封過夏桀、商紂的後裔為諸侯的,但那是有前提的,他們當時有實力掌握他們的生殺大權,能夠照得住他們。現在大王你呢?你能做到嗎?
反問二:目前這些跟隨大王的人為的是什麼?還不是為了功名利祿,為了能得到封妻萌子。如果現在就分封了各諸侯,那大家各事其主,都回家去了,那還有誰來幫大王打天下呢?
反問三:更何況退一萬步來講,你分封了各大諸侯,他們見楚國實在太強,還不紛紛又轉投項羽那裡去了。到那時,大王的事業還不結束麼?
張良就是張良,他的三個反問就把劉邦徹底征服了。
於是劉邦馬上下令消毀印璽。只不過他為了顧全酈食其的面子,還假惺惺地說道:難得你此番嬋精竭慮,煞費苦心,絞盡腦汁,掏心挖肺的獻言獻計,但很遺憾,最終我考慮來考慮去還是決定不能採納你的計。不明事宜去找張良問問吧。
酈食其是明白人,哪時還敢去張良那裡自討苦吃,回家好好反醒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