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文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每樣都懂一些,自己就變成全能選手了,這對於只精通一門的人來說,他反而具有獨特的優勢。
當然,話雖如此,那時的項梁為此卻沒有少生悶氣,其大有恨鐵不成鋼之態勢。
前面已經提到,那年春天(公元前223年春天),秦始皇進行了大規模的東巡。張良當時精心的準備了一個暗殺行動的同時,我們的項羽同志也沒閒著。他和叔父站在會稽街頭,望著秦始皇那宏大的氣勢,說了一句流傳千古的話:將來我要取代他。(彼可取而代也!)
項羽的“彼可取而代也”和劉邦的“大丈夫當如是也”,及第一個拉大旗起義的陳勝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意思大同小異,都是典型的“取代主義”者。
用俗一點的話來說,他們的話也是他們當時心目中的理想和目標。
至於是不是這句話惹的禍,現在已無從考證。反正項羽說完這話句,不久就有人把他們叔侄告到縣衙裡,罪名是“莫須有”的造反。
項氏叔侄也不是省油的燈,聞得訊息,腳底沫油,趕緊溜了。這一溜就到了一個叫“吳中”(現在的蘇州)的地方。
到這裡後,項梁開始展現英雄本色,他豪爽大方,仗義疏才,辦事果斷,不久,成了這裡紅白大事的操辦人。
每吳中有大繇役及喪,項梁常為主辦。(司馬遷《史記&;#8226;項羽本紀》)
當然,項梁這麼熱衷紅白大事的操辦也不純粹是想“為人民服務”,還有其政治目的。
在操力過程中,他一邊組織人員配合使用,一邊瞭解每個人的長處和本領,為日後起義做準備。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當陳勝起義的號角吹響神洲大地時,項梁知道他等待的時機終於來了。十餘年的光景,項羽也早已被他調教成一個風度翩翩的人才了。
十年磨一劍,這句話果然不假。
(2)就從這裡出發了
楚雖三千,亡秦必楚。
陳勝是楚國人,項梁項羽也是楚國人。後來正是楚國人的前仆後繼,才把腐敗的秦王朝徹底推翻。
正在項梁開始籌備起義事宜時。在這個節骨眼上,會稽太守殷通主動把他請上府去了,把他的起義日期又大大向前推進了。
如果後來殷通知道自己這一請是引狼入室的話,他一定會自己粗率的行動而感到後悔。
當時殷通以敏銳的眼光看到秦朝馬上就要滅亡了。歷史的潮流如此,已經不可逆轉了。
先發制人,後發制於人,於是,他決定先發制人,此時不起義更待何時。他找來項梁是想讓他助他一臂之力。
一些必要的客套過後,殷通終於說到了正題,他正色說道:“我想起義。”
我想起義,多麼直白的話啊,簡駭明瞭,連傻子也聽得懂。
項梁聞言先是一震,然後裝成比傻子還傻的樣子,表示聽不懂太守的話。
“我想起義。”當殷通第二遍說這句話時,項梁才知道太守並不是在說玩笑,也不是在試探自己。
“大勢所趨,太守真是識時務者了!”項梁說這句話時,已明白太守這次請他來的目的了,心裡不由暗道:可惜你雖識時務,卻不識人,我唐唐項氏名門之後,豈會和你這個昏庸無能的太守同流合汙。
“我想任你和桓楚做將軍。”殷通的話果然不想他所料。
項梁先是客套的說自己“無德無能”之類的話推託一翻,然後才說:“桓楚最近不知所蹤。除了我侄子項羽外,其它人都找不到他。”
“那趕緊把項羽請來。”
從以上對話,我們可以看出這個太守的智商簡直就處在一個嬰兒階段,在他還不完全瞭解這個人的情況下,就冒然把自己的計劃全盤托出。他固執的以為他是身為唐唐太守,他管轄範圍內的人沒有不敢聽他的。更何況這次是重用他們。
如果是一般的人,也許他這樣做無可非議,但問題是,他此次要用的人是項梁,一個非同常人的項梁。
隨後的事實證明,殷通的智商比嬰兒還要低。
因為隨後項梁引來了磨刀霍霍多時的項羽,項羽進府後,就毫不客氣就給了殷通一刀。
殷通的防禦能力這麼差,連項羽都感到不可思議。
就這樣,項梁項羽就這樣輕鬆的合計殺害了會稽太守殷通。然後叔侄兩振臂一呼,早就對秦朝不滿的眾人歡呼跳雀,紛紛湧向項梁叔侄身邊,不幾天他們身邊就彙集了八千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