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 (第2/4頁)
九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到影響。袁紹為了夾擊曹操,也曾想在曹操的背後開闢第二戰場,派人前去聯絡荊州的劉表和穰城的張繡。劉表因長沙太守張羨連結長沙、零陵、桂陽三郡起兵與之抗拒,發兵進攻連年不下,因此無暇北顧,只是表面答應了袁紹的要求,並沒有派出一兵一卒呼應袁紹,同時也不援助曹操,實際上採取了中立的態度。張繡則不僅不同意出兵,相反聽從謀士賈詡的勸告,率部投降了曹操。出現這種局面的原因是複雜的,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與袁紹自身存在的毛病有關。當袁紹、曹操對峙時,關中諸將多持中立觀望態度。涼州牧韋端派從事楊阜到許都察看動靜,楊阜回去後,關中諸將問:
第九章官渡之戰(6)
“你看袁紹、曹操哪一個能最終戰勝對手?”
楊阜回答說:
“袁紹寬厚但缺乏決斷,喜歡謀劃卻很少下過決心。不能決斷就沒有威信,不能下決心就會錯失良機,眼下雖然強盛,但最終卻不可能成就大業。曹操有雄才遠略,遇事當機立斷,沒有疑慮,法令劃一,士卒精練,能夠破格用人,所任用的人又都能各盡其力,是一定能夠辦成大事的。”
這番議論,同荀彧、郭嘉的分析是不謀而合的,代表了曹操陣營以外的一些人對袁紹和曹操的看法。對袁紹的評價如此,人們自然就不會輕易地前去投歸了。反過來曹操在這方面則會佔到便宜,張繡的來歸便是一個例子;關中諸將雖在名義上保持中立,卻能讓曹操派去的鐘繇、衛覬在關中立足是又一個例子。
袁紹同曹操這種秉賦才能上的差異,在對待劉備的問題上也充分表現了出來。建安五年(200)正月,曹操在袁紹大軍壓境的情況下,毅然親自率軍東擊劉備。這時,田豐曾勸袁紹說:
“與您爭奪天下的人是曹操。現在曹操東擊劉備,兩軍打起來後不可能很快脫身,我們應當調動大軍前去襲擊他的背後,這樣可以一戰而平定天下。軍隊講究恃機而動,這正是一個合適的時候!”
但袁紹卻以孩子有病為由,拒絕了田豐的要求。田豐氣得拿著木杖狠狠地敲擊地面,說:
“唉!大事算是完了!碰到這樣一個難得的機會,卻因一個嬰兒有病就白白地放棄了,實在是可惜呀!”
袁紹聽了,不僅沒有受到觸動,反而很不高興,從此就與田豐疏遠了。劉備被曹操打敗後,跑到青州投奔袁譚,袁譚派人報告袁紹,袁紹卻又親自跑到離鄴城二百里以外的地方去迎接。如此盛情,與前番的錯失良機形成鮮明對比,實屬畫蛇添足之舉。
決戰之前的這番較量,主要是決心和謀略的較量。雖然還不是軍事力量的直接較量,但往往比軍事力量的直接較量還顯得重要,它能在相當程度上決定軍事力量直接對抗的成敗。曹、袁雙方的這一番較量,曹操顯然是贏了一分,這對後來戰局的發展產生了十分重要的影響。
三首戰告捷
建安五年(200)正月,曹操收復徐州、還軍官渡後,袁紹卻又打算進攻許都了。田豐認為已經錯過良機,不宜再輕舉妄動,勸阻說:
“曹操既然已經打敗劉備,那麼許都就不再存在空虛的問題了。曹公又善於用兵,變化多端,沒有定規,軍隊雖少,卻決不可以輕視。我們不如用持久戰的辦法去對付他們。可以對外結交英雄豪傑,對內提高農業生產和加強軍事力量,然後在此基礎上,選拔一支精銳部隊,分成若干支分隊,抓住對方防守薄弱的環節輪番出擊,不斷騷擾其邊境郡縣,他們派兵援助右邊,我們就去攻擊他的左邊,派兵援助左邊,我們就去攻擊他的右邊,讓他不得安寧,百姓也不能安居樂業,這樣不出兩年,我們就可以很容易地取得勝利。現在放棄克敵制勝的謀略不用,而想透過一次決戰來解決勝負問題,假如不能如願以償,後悔就來不及了!”
田豐的建議與沮授大同小異,有不少合理之處,但袁紹卻聽不進去。田豐認為事關重大,不肯善罷甘休,仍然再三苦勸,惹得袁紹大為生氣,認為田豐是有意渙散軍心,挫傷鬥志,下令給他戴上刑具,囚禁了起來。這樣一來,再也沒有人敢站出來說話了。
為了製造輿論,大造聲勢,袁紹命主簿陳琳寫了一篇###曹操的檄文,散發到各州郡去。在檄文中,袁紹一方面以大官僚地主的首領自居,對其###董卓的“壯舉”大吹大擂,另一方面則以鋪張揚厲的筆墨,歷數曹操“乘資跋扈,肆行酷烈,割剝元元,殘賢害善”,“放志專行,威劫省禁,卑侮王僚,敗法亂紀,坐召三臺,專制朝政,爵賞由心,刑戮在口,所愛光五宗,所怨滅三族,群談者受顯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