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 (第4/5頁)
希望之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非農業人口
1.工作人口,年齡 7 — 64 歲§
a.工廠
b.手工業
c.礦業
d.公用事業
e.建築
f.商業
g.運輸
h.其他非農業職業
2.兒童
a. 7 歲以下
b. 12 歲以下
3.學生
a.7 歲以上
b.12 歲以上
4.65 歲以上
5.失業或閒住≠
a.7 — 64 歲
b.12 — 64 歲
=分佔混合職業
的每一部分的
男勞動力單位
3.61
1.66
1.14
0.98
71.21
5.13
10.99
135.00
46.91
1.13
12.13
0.77
0.04
1.55
13.22
10.16
7.91
26.53
43.86
5.74
0.60
4.08
51.94
39.56
0.72
0.33
0.23
0.20
14.24
1.02
2.20
27.00
9.38
0.23
2.43
0.15
0.01
0.31
2.64
2.03
1.58
5.26
8.77
1.15
0.12
0.82
10.39
7.91
*製造業、家庭工業、礦業、公用事業、建築業
+專門職業和公用事業,等等
≠包括家庭主婦
§u38750X農業工作人口的實際年齡大多在 12—64 歲的範圍;把 7 歲作為下限
僅僅是為了便於與農業工作人口在同一基礎上分類。
資料來源:劉大中和葉孔嘉:《中國大陸的經濟:國民收入與經濟發展,
1933—1959 年》,第 185 和 188 頁,表 54 和 55。
這個分類在民國時期基本上沒有變。
在 1933 年的 2.5921 億總工作人口中,有 2.0491 億或 79%實際從事農業,
0.543 億(包括從混合職業中分出的男勞動力單位)或 21%從事非農業工作。
總人口的 73%住在以農業為主要職業的家庭裡,27%屬於非農業家庭的成
員。雖然 20 世紀中國在條約口岸工業有一些增長,礦業和鐵路運輸有所發
展,但從事這些職業的人甚至到 1933 年仍然很少,這說明自清末以來中國人
口的職業區分總體上變化很小。作為對比,在 1930 年,美國為報酬工作的
10 歲以上的人中,只有 21.4%從事農業。為了給 1933 年的中國尋找可以間
接比較的數字,我們需要看看 1820 或 1830 年時的美國,那時有 70%的勞動
力從事農業工作。
國民收入
民國時期中國國民收入的兩種主要的獨立估計,分別由劉大中、葉孔嘉
和巫寶三作出(見表 2)。總計差別頗大——大的數值比小的數值約大 40%
——但兩者之間唯一重要的差別是農業增值。它們都僅僅是對 1933 年的估
計。
或許更可靠的劉-葉資料可以概述如下:在 1933 年的國內淨產值中,農
業當然顯得最大,按照 1933 年的物價佔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