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 (第1/6頁)
希望之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麼好處。這些外債相對高的還本付息費用(利息、貼現、佣金)超過了從中
得到的小利益。對 1912—1937 年間舉借的外債根據借債目的所作的一個分
析,似乎支援外債對經濟無用的結論。②約佔外債總數的 8.9%(用 1913 年
的物價計算)是為軍事目的和償付賠款借的。另外有 43.3%指定用於一般行
政目的,主要就是外債的付息。雖然佔 36.9%的鐵路借款是一筆潛在的生產
投資,但它的用途受到地方性內戰和動亂以及借款合同條款的限制,後者通
過劃定範圍阻止有效的集中管理,幾條鐵路各自為政,從而不能聯營或得到
統一管理的其他好處。電話和電報借款是佔 10.8%的工業借款中最大的一部
分。
鑑於缺乏有用的國民收入資料,對民國時期的外貿交易額與國民收入之
間的比率只能作粗略的估計。1933 年,這年的國內產值有一個可以接受的估
量,進口和出口的價值加起來等於國內生產總值的 7%。不過,這是在外貿
不算少的滿洲喪失之後,並且在大蕭條開始之後。在 20 年代後期,中國的對
外貿易可能略大於國民收入的 10%。這是一個相對低的比例,但在國際上比
較,從中國的幅員、發展的水平、與主要海運路線的距離、豐富的資源和巨
大的國內市場來看,並不算反常。表 26 列出 1912—1936 年中國對外貿易的
價值與指數。
以當時物價計算,從 19 世紀 80 年代到 1900 年,進口和出口都有緩慢的
增長,從 1901 到 1918 年增長加快,然後從 1919 到 1931 年,增長速度明顯
加快。按數量而不按價值估量,貿易的增長就不那麼快。在 19 世紀的最後
① 德恩伯格:《外國人在中國經濟發展中的作用》,第 39—40 頁。
② 侯繼明:《中國的外國投資和經濟發展》,第 29 頁。
20 年,進口相當穩定;從
表 27 國際收支差額,1903、1930、1935 年(百萬元)
經常性付款
商品進口
硬幣進口
債還本付息
中國的海外支出
外國企業的匯款和其他利潤
總計
經常性收入
商品出口
硬幣出口
外國在中國的支出
海外的匯款
總計
資本收入
外國在中國的新投資
未予說明的
1903
492
58
69
7
35
——
661
374
51
81
114
——
620
42
-1
1930
1965
101
111
3
227
———
2417
1476
48
218
316
——
2058
202
-157
1935
1129
—外
108
55
55
——
1347
662
357
150
260
——
1429
140
222
資料來源:李卓明:《國際貿易》,載 H.F.麥克奈爾編:《中國》,第
501 頁。
1900 年起有一種穩定的上升趨勢,只是被第一次世界大戰所中斷,我們已經
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