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經濟金融理論相結合,以研究和解釋市場參與者種種“非理性”的金融決策,也就是華爾街上“貪婪”和“恐懼”的兩軍之戰。
傳統的金融理論裡一個最根本的假設在於,市場參與者是“理性”的“財富最大化”追求者,因而整個市場和市場行為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預見的”。比如,現代金融學裡最著名的兩大理論,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和有效市場假說(EMH)。事實上,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理論和經驗證據表明,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和有效市場假說確實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釋市場上出現的種種現象。也正因如此,華爾街上出現了越來越多動輒價值百萬美元的數學模型,以及浩浩蕩蕩的“礦工”群體。
然而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金融學者和市場參與者開始發現,市場上存在著很多異常的現象和行為,不能被現代金融學理論所解釋。有許多情況下,人類“非理性”和“非邏輯”的情感和心理,主宰和影響著金融決策,從而使市場行為變得越來越不可預測。
當牛市來臨的時候,投資者的心理是:“如果我不以這個價格買,別人就會以這個價格買。”當熊市來臨的時候,投資者的心理則是:“如果我不以這個價格賣,別人也會以這個價格賣。”於是,雖然人人都念叨著巴菲特的哲理——“當別人貪婪時我恐懼;當別人恐懼時我貪婪”,他們在決策操作上卻是“當別人貪婪時我更貪婪;當別人恐懼時我更恐懼”。這樣,一個又一個泡沫在最不應該誕生的時候誕生,又在最不該破滅的時候破滅。
對於一個普通的企業,行為金融學中這種“非理性悲觀”和“非理性繁榮”並不能帶來致命的打擊。福特有千萬輛汽車庫存,IBM有巨大的廠房和先進的技術,沃爾瑪有成千上萬的營銷點。然而,對於華爾街,“非理性悲觀”和“非理性繁榮” 卻會讓“謊言說一千遍就成了真理”。
華爾街是這樣一個地方:在一個2 000多萬人口的“一分鐘也不會沉睡的城市”出自電視劇集《慾望都市》(Sex and the City)。裡,30萬人組成的貪婪、自私、聰明、敬業的一個小群體,集中在一塊巴掌大的地方上,向全世界展示著金錢和財富的迅速聚集,資源和風險的神奇分配,以及因此所帶來的操縱世界的巨大能量。而支撐著這巨大能量的基礎,不是金錢本身,而是人們對它的信心。華爾街是一個建立在信心基礎上的舞臺——這種信心,吸引著來自全美常青藤最優秀的精英,吸引著來自各個產業最一流的客戶,吸引著來自全世界各個角落的財富和資源,也推動了華爾街上各個銀行之間的各種往來交易。正是這種信心,讓華爾街可以“槓桿撬地球”。然而,一個資金槓桿達30倍以上的投行,也必須建立在高倍的“信心槓桿”基礎之上。而市場信心,很大程度上卻又不斷受到“非理性悲觀”和“非理性繁榮”的充斥和影響。不管理性還是非理性,當信心褪去的時候,也就曲終人散了。
2007年2月,CNBC這一季的主角是高盛,主題是高盛2006年“人均66萬美元的年底獎金”。“22歲就掙夠10個美國家庭的收入總和”,“高盛的獎金總額可以把整個貝爾斯登買下”,“趕緊去高盛吧,或者嫁一個高盛(人)吧” …… 一時間,美國各大商學院的申請人數呈爆炸式增長,簡歷橫飛。人人都要去華爾街,人人都要去高盛。當然,高盛的股票價格也是一路飆升——然而這個時候,卻正好已經是高盛,是整個華爾街,是整個金融市場,從高峰開始下滑的時候,正是無數泡沫即將破滅的“非理性繁榮”的時候。
正如在國會聽證會上的發言,雷曼執行長福爾德也明確表示了這種“非理性繁榮(悲觀)”給雷曼帶來的致命打擊。在福爾德看來,他所帶領的雷曼就像希臘神話中的阿喀琉斯,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到石油危機,到“逼嫁”美國運通,再到起死回生,渾身像鋼筋鐵骨,刀槍不入。然而,CNBC電視臺卻發現了雷曼的“阿喀琉斯之踵”——一個建立在“非理性悲觀(繁榮)”基礎之上的信心體制。於是,CNBC就成了太陽神阿波羅,把這個“阿喀琉斯之踵”的致命秘密告訴了特洛伊王子帕里斯(以“綠燈資本”為首的對沖基金和投機者們),然後對沖基金和投機者們用“做空”這支“暗箭”,授權市場種種“非理性悲觀”的行為,射中雷曼的“阿喀琉斯之踵”,最終,雷曼負傷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