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蓋有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邊上。而對方軍隊這時卻開始了一系列向側翼和後翼的迂迴運動;只是當戰線從佛蘭德海岸擴大到瑞士邊界時,這種行動才告結束。
在以後三年中,儘管雙方動用了大量的武器,再三發動攻勢,但在這條戰線上任何一方的移動都未超過10哩。造成這一流血的僵持局面的原因是:防禦性武器從戰爭一開始起就優於進攻性武器。傳統的進攻方式是大批步兵在炮火的掩護下發起衝鋒。但是,這在深壕溝、鐵絲網、巧布的地雷和機槍掩體相結合的防禦設施面前卻完全無效。因而,前四個月中西線的傷亡人數為:德國70萬人,法國85萬人,英國9萬人。與各總參謀部的計劃相反,西線的戰鬥這時變成了陣地戰和消耗戰。
在俄國戰線和巴爾幹戰線,情況並非如此;那裡向於彼此相隔報遠,又缺乏運輸工具,必需採取運動戰。為了減輕西線上法國人的壓力,俄國人一開始就以驚人的速度和強有力的攻勢攻入東普魯土。這一戰略很奏效,因為德國人從比利時調集了四個師去支援東線。他們在到達目的地之前,就已透過徹底擊潰進入東普魯士的兩支俄國軍隊而解決了問題。德軍指揮官興登堡和魯登道夫利用其十分良好的鐵路網,集中兵力首先進攻俄國的一支軍隊,然後進攻另一支軍隊。到9月中旬時,東普魯士的入侵者已被清除.
與此同時,在巴爾幹戰線上,奧地利人正遭受著屈辱的挫折。在薩拉熱窩差點讓普林西普的子彈送了命的波西奧萊克將軍急於搗毀“毒蛇的洞穴”。8月12日,他率兵25萬人渡過德里納河,進入塞爾維亞。但是,他遭到了35萬塞爾維亞軍隊的抵抗;他們當中90%的人是參加過1912—1913年巴爾幹戰爭的老兵。在不到兩個星期中,這些塞爾維亞人就迫使奧地利人在損失三分之一兵力的情況下退回到德里納河以西。9月,波西奧萊克再次發動進攻,於12月2日佔領了貝爾格萊德。但是,塞爾維亞人再次反攻,到這個月底時,塞爾維亞指揮官得意洋洋地宣佈:“在塞爾維亞的領土上不再剩一個自由的敵軍士兵。”
1915年:東線上俄國的退卻 1915年的一些戰役為德軍新任總司令埃裡希?馮?法金漢推翻“施利芬計劃”的決定所左右。鑑於西線上的僵持局面,法金漢把兵力集中到了東線,力圖擊敗俄國人。5月1日,德奧聯軍發動進攻,戰績卓著,將敵軍防線開啟了一個30哩長的缺口。俄國士兵由於其領導者無能、武器裝備不充足等不利條件而倉卒撤退。至夏末,同盟國各部隊已平均推進了200哩。俄國除軍事上共傷亡250萬人外,還丟失了15%的領土,損失了10%的鐵路,失去了30%的工業,、喪失了20%的平民人口。沙皇專制政權遭到了使它再也無法復原的打擊。
其時,西線的消耗戰仍在繼續。霞飛將軍堅信,密集的炮火轟炸加上大部隊的正面攻擊必將帶來勝利。但是,接二連三的進攻並未使戰線發生變化,結果只是人員傷亡慘重。
與此同時,西方列強為了擊敗土耳其、開闢一條通往俄國的補給路線,正企圖強行渡過達達尼爾海峽。1914年11月2日,土耳其加入同盟國後,達達尼爾海峽便對協約國自動關閉,使大量急需物資難以用船運到俄國。因此,1915年3月18日,一支由14艘英國戰艦和4艘法國戰艦組成的分艦隊炮聲隆隆地駛進了達達尼爾海峽。但在第一天,就有三艘戰艦被擊沉,兩艘戰艦遭重創。這一損失與其說是沿海炮火造成的,不如說是水雷造成的。負責指揮的英國海軍將軍認為損失慘重,下令撤退。他這樣做時丟掉了一次最大的取勝機會。現在人們知道,當時土耳其人已用掉了大部分彈藥,對堅持到第二天已不抱希望。在達達尼爾海峽的德國主要官員報告說:“我們以為英國人明天清晨會回來,如果他們回來,我們也許只能堅持幾小時。”假如這支分艦隊再折回的話,世界歷史的程序會何等不同——推測這一點是極其有趣的。君士坦丁堡將會被攻克,土耳其將被迫退出戰爭,俄國就會得到所需的供給物,其軍隊的處境也會比當時好些,沙皇專制政權很可能得救,或者,至少可避免布林什維克革命。
事實上,協約國撤回了船艦,試圖從陸路攻取達達尼爾海峽。4月25日,協約國在加利波利海灘登陸後,面對毀滅性的機槍火力,只獲得了幾個淺灘立足點。土耳其人牢牢守住了海灘上的高地,直到協約國最後面對事實、於1916年1月永久地撤退為止。
達達尼爾海峽的失敗和俄國戰線上的慘敗一起,促使保加利亞於1915年IO月14日加入同盟國。這一介入意味著勇敢的塞爾維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