嘟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對我可謂高標準、嚴要求,成天跟我念叨:“吾日三省,力爭鰲頭”。希望我樣樣事情都拿第一,得第二就是失敗。可我一旦只得了第二、第三,他也不責怪我,而是笑著說:“幹得不錯,孩子,再努把力就成第一了。”後來他告訴我這叫:“求法乎上,得乎其中”。在教育過程中,他永遠找自己的問題,常說,如果孩子的學習不好,對學習不感興趣,或者學習方法不當,那都是大人的問題,毛病出在孩子身上,根子都在大人那裡。儘管外公的教育思想帶有出人頭地、光宗耀祖的色彩,但他嚴格的要求、熱情的鼓勵,對我包容而理解的態度一直使我保持著平和、愉快的心境,自覺地嚴格要求自己,在學習上勇往直前。
除了讚揚、賞識,我們還要適當地滿足孩子們的合理需求,支援、鼓勵他們的愛好和興趣。我至今清楚地記得,當年父親毫不猶豫地拿出存摺去銀行取錢,要給我買一架心儀已久的義大利手風琴,我所受到的感動。因為我知道那時800元錢的分量,也知道父親從來都不是一個溺愛孩子的人,但只要是對學習有益,他什麼都捨得。這不僅使我心存感激,也讓我更加懂得珍視學習的機會。
環境作為一種外在的客觀存在,對於激勵孩子的學習自覺,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也起到非常積極的作用。昔日孟母擇鄰而處,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文化的大環境對人的滲透是多方面的,也是潛移默化的。回想起我從小生活過的哈爾濱,至今還充滿了思念之情。哈爾濱的音樂文化受俄羅斯的影響很深。遠在20世紀初,很多西方人湧入哈爾濱,其中以白俄和猶太人為多。他們在哈爾濱建劇場,創辦俄僑交響樂團,並先後建立了6所正規的音樂學校,師資水平都很高。這些教師都是畢業於聖彼得堡、基輔、莫斯科、巴黎、米蘭、萊比錫等著名音樂學府。還有很多享譽世界的大音樂家都來哈爾濱演出,像歌唱家夏里亞賓,小提琴家海菲斯……哈爾濱俄僑音樂教育從1921年至1962年,四十年來從未間斷,直到五六十年代他們才逐漸離開哈爾濱赴歐美及澳大利亞等地定居。他們對哈爾濱音樂的發展和普及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培養出大量音樂人才。我國很多知名音樂家在青少年時期都曾不同程度地接受過這些學校的教育和薰陶,比如王洛賓、張丕基、初旭等作曲家;尹升山、秋裡等指揮家以及很多國家級交響樂團中的首席、副首席……這些也使得哈爾濱成為西洋音樂最早傳入中國的重要城市之一,從而奠定了音樂欣賞的群眾基礎。1961年,首屆“哈爾濱之夏”音樂會在哈爾濱青年宮正式拉開帷幕,此後,雖然經歷風風雨雨,卻歌聲依舊,“哈夏”從地方性音樂會向全國性音樂會過渡,成為聲勢越來越大的音樂盛典,也成為哈爾濱人的傳統盛事。
在成長過程中,大環境固然重要,小環境也不可忽視。西歐的鋼琴私人授課在19世紀時已非常流行,很多知名的鋼琴家,像肖邦、李斯特、卡爾科佈雷納、莫舍萊斯等都教授私人學生。在當時的英、法、德等中產階級興盛的國家,在家中舉辦自娛自樂的“音樂小沙龍”已廣為流行,它極大地推動了業餘音樂的學習熱潮,並從中湧現出很多傑出的音樂家。同樣,今天的孩子學琴也不能讓他們閉門造車、孤立地學習,而應該透過定期的觀摩課、演奏會,讓他們相互學習,交流切磋,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在這種環境中,不用家長敦促,他們也會將自己與別人比較,客觀地瞭解到自己的真實水平,自覺地去努力追趕優秀的學友。因為沒有一個孩子是甘願落後的,這樣,你追我趕地形成一種學習上的良性迴圈。
興趣是學習的原動力(4)
另外,在教育中,一位真才實學的好老師的影響和意義是深遠的。當年上海工部局管絃樂隊的指揮、李斯特再傳弟子、義大利鋼琴家梅·帕契,不但給予傅聰正規的指導和幫助,還培養了俞便民、張雋偉等老一輩鋼琴教育家,以及德高望重的朱工一老師、周廣仁老師等一批優秀的鋼琴家、教育家,使中國鋼琴彈奏水平迅速與國際接軌。好老師就像一把火炬,會照亮學生前進的方向,使他們少走彎路,直達彼岸。在原有的條件下,他們水漲船高地將學生推向高水準。並使很多像我一樣的後來人,也有幸分享到一代代傳承下來的寶貴經驗而從中獲益。同時教師的品德和愛心,也會成為學生成長的楷模,不僅為他們指引了一條音樂之路,同時也為他們指引了一條人生之路。
天下的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所以,他們都在苦苦地尋覓一條子女的成才之路。我所要說的,是尊重孩子的意願,啟發孩子的興趣,發掘他們的潛力,培養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