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幾何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到女兒身上,命令不準給她飯菜,每日只給她一些生菜生肉,讓她自己煮食。趙氏一個嬌生慣養的大小姐,哪裡知道怎麼生火做飯?衛士幾天看不到炊煙升起,砸開門一看,才發現她早已餓死多時。武后本來想發洩一番,沒想到鬧出人命,匆匆把趙氏的屍體秘密處理掉。後來群臣準備把趙氏和中宗合葬,遍尋不獲,只得用皇后的禮服招魂而葬。
血腥尚未散盡,18天再度傳來震驚天下的噩耗,太子弘隨帝后遊幸洛陽時暴卒於合璧宮之綺雲殿,年僅24歲。
弘的身體本來不好,《舊唐書*邢文偉傳》中曾有太子答覆東宮署官邢文偉的書信,裡面自述:“顧以庸虛,早尚墳典,每欲研精政術,極意書林。但往在幼年,未閒將衛,竭誠耽誦,因即損心。” 稱他小時候學習刻苦,但不知道保護身體,結果用功過度,傷了身體。高宗對他冀望甚殷,小小年紀就讓他參決朝政,無形中加重了他的負累,又得了肺病。“自琰圭在手,沉瘵嬰身”'6',瘵是指肺結核,中古時期很難救治。咸亨二年太子弘受命監國,但身體孱弱,多將政務委於兩位宰相,此事曾一度引起武后的不滿。咸亨三年,弘的病情雖有所好轉,再次受命監國,但高宗怕他辛勞,特地下旨“不許重勞”。'7'上元二年帝后幸洛陽時弘也隨侍在側,當時似乎已經染病在身,因此有不少學者認為弘是因病而亡,但也有不少人持相反意見,因為弘去世的時機實在太巧了,正好是高宗當眾允諾太子一旦病癒就遜位於他之後。
太子弘死後封贈等一系列官方詔令常被用來說明當時太子病重,死亡純屬自然過程,《賜諡皇太子宏孝敬皇帝制》雲:
皇太子宏,生知誕質,惟幾毓性。直城趨駕,肅敬著於三朝;中寢問安,仁孝聞於四海。若使負荷宗廟,寧濟家邦,必能永保昌圖,克延景歷。豈謂遽嬰霧露,遂至彌留。顧惟輝掌之珍,特切鍾心之念,庶其痊復,以禪鴻名,及腠理微和,將遜於位。而宏天資仁厚,孝心純確。既承朕命,掩欷不言,因茲感結,舊疾增甚。億兆攸系,方崇下武之基;五福無徵,俄速上賓之駕。
“直城趨駕,肅敬著於三朝;中寢問安,仁孝聞於四海。”稱弘禮敬大臣,孝順父母,若能登基必定能夠成為一代明君,可惜重病纏身,“豈謂遽嬰霧露,遂至彌留”。高宗於是向他親口許諾,準備他病情有所起色便傳位於他,“庶其痊復,以禪鴻名”,即是指內禪於皇太子,“及腠理微和,將遜於位”,膚色稍好一些,皇帝便正式遜位。接著說弘天性仁孝,聽到皇帝這一番說辭,感動淚下,反而加重了病情,立即去世。“五福無徵,俄速上賓之駕”。
李弘去世後,高宗為他親筆撰寫《孝敬皇帝睿德記》,盛讚弘有“至純”“至孝”“至仁”“至儉”“至正”等美德,接著記述道:
朕(闕)山脫屨褰裳,願尋真於汾水,不飾情於外禪。無待諮嶽之(闕)逸已於中宸。自申知子之授,潛圖釋負,未述所懷。屬炎戒辰,涼宮避暑。(闕)因扈(闕)沈(闕)及其(闕)愈乃申(闕)性特隆,一聞斯言,因便感咽,伏枕流欷,哽絕移時。重致綿留,遂鹹沈痼。西山之藥,不救東岱之魂;吹湯之醫,莫返逝川之命。
稱自己早有遜位之心,但一直沒有說出口,此次弘隨侍涼宮避暑,便向他透露了這個意思。因中間缺字太多,無從判斷是否當時病情已有起色,但弘聽了之後反而病情惡化,藥石無救而死亡大致不差。
高宗自咸亨四年患瘧疾一度病危,上元元年又有惡化,一度萌生服丹之念,雖經郝處俊勸阻,但因病痛難忍不久便開始廣招方士煉黃白之物。與此同時武后的權勢卻在迅速增長,先是廣封諸武,外戚登場,接著又來一個上書建言十二事,收買人心,高宗不可能沒有顧忌。在自己身體虛弱無能為力的情況下,想到遜位太子,也屬正常。太子固然身體不好,不過像高宗病病歪歪這麼多年都還挺著,內禪的話一說出口太子便返魂無術,也不由得不讓人心生疑慮。素來為尊者諱的唐實錄雖然不載,民間卻早有傳言,矛頭直指太子的生母——天后武氏。
'6' 《舊唐書*孝敬皇帝傳》
'7' 《舊唐書*邢文偉傳》:“比日以來,風虛更積,中奉恩旨,不許重勞。”
(本節未完待續)
如果太子確係患病而亡,實錄照理都會言明,卻特地用“暴卒”這樣的字眼,頗讓人玩味。“俄速上賓之駕”等語,顯示出李弘去世頗為突然。《唐歷》一書的作者唐人柳芳即稱弘因“失愛於天后,不以壽終”。中唐宰相李泌和肅宗的談話說得更加明顯:“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