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克陸上公務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那個題,如果我沒做過,我在考場上肯定做不出來。沒有人能在那麼短的時間裡做出那個題。”
可是考官不管這個,只管結果。亞勤後來如願以償,進入中國科大少年班,和他在數學考試中的傑出表現有著直接關係。
一句話影響一生
每次我得意的時候,這個聲音就讓我平靜下來。
——張亞勤
12歲那一年,亞勤開始了他的大學生活。
對1978年保有記憶的億萬中國人,一定都記得中國科大少年班。那一年無數轟動全國的大事件中,這是最深入人心的一個故事。少年班裡有30多個學生,從12歲到15歲,來自全國各地。人們把那些孩子叫做“神童”。
亞勤是這群孩子中年齡最小的一個,這讓他更多了幾分得意。母親也很高興,但她從來沒有在兒子面前流露過。有幾天,他成為記者追逐的物件,但是他把大部分記者都拒絕了。因為母親不許他接受採訪,說他和別的孩子沒有什麼兩樣,不讓記者把他的名字登到報紙上,還對他說:“名聲不是什麼了不起的東西。”
迄今為止母親的教導無數,不知為什麼只有這句話最符合亞勤的心思。他就悄悄地躲在那些“少年神童”身後,玩著他自己喜歡的遊戲。他覺得這日子和他在太原上中學的情形差不多。直到有一天,一件小事讓他發生了重大變化。
事情是從一個作家的出現開始的。這作家從北京來到合肥,想要採訪這一群“神童”。看到亞勤不願意談自己的生活,於是對他說:“我們一塊散散步吧。”
那個下午,這一大一小在校園周圍走著,一邊走一邊聊,談啊談,不知不覺中,兩個人已經走得很遠,走出了校園,走進鄉下的田野。夕陽西下,天邊一輪紅日,彩霞漫卷,把亞勤的臉都映紅了。
那作家說:“知道嗎?比起你的同伴,你的基礎還很差。”
“這人怎麼不說好話?”亞勤心裡不高興,不禁爭辯道,“我是憑自己的本事考進來的。”
“不錯,”作家點點頭,似乎被這個孩子的自信打動了。他忽然站住,轉過身來,眼睛正視著亞勤:“可是,你才剛剛開始,究竟能不能成功,還要看你以後的路怎麼走。”
說完,他把手從亞勤的肩膀上拿開,轉身離去。
亞勤一個人留在那裡很久。“以後的路怎麼走?”他一再問自己這個問題。
“這次改變在於我的內心。”很多年以後亞勤回憶起這個故事的時候說,“我越來越感覺到他是給了我一個非常好的勸告。現在我想想看,他真是很有智慧的一個人。那一年他差不多40歲,他當時很真誠。從那以後,每次遇到問題,我腦海裡就浮現出他那雙眼睛,好像電影一樣。每次我得意的時候,就會有一個聲音讓我平靜下來:‘你才剛剛開始,以後的路怎麼走?’”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史性的時刻
媽媽一聲驚叫,爸爸一聲不吭,只是抓著那張紙,左看右看,等到終於相信眼前發生的事情全是真的,就一個勁說:“喝酒。喝酒。”
——張宏江
張宏江現在年過四十,瘦臉寬肩,有些謝頂,看上去比他的實際年齡還要大。他已經是兩個男孩兒的父親了,有時候閒下來,就把自己的“自信人生”講給兒子聽:“我從小學到中學,唯一的好處就是沒什麼作業。”
同兒子相比,宏江那一代人受的教育的確不一樣:“那時候我們沒有資源。或者可以說,我們擁有的最大資源就是一個寬鬆的環境。”
那一年宏江離開縣中學,重新回到鄉下的學校。學制縮短了,課程精簡了,實際上已經沒有什麼東西,比如把英語學了好幾個月,還是隻會26個字母和一句話:Long Live Chairman Mao(毛主席萬歲)。新來的班主任是一個寬鬆的老師,班上同學也少了,只有30個,老師可以花更多的時間關注學生,但從來不會說:“今天的家庭作業是……”
爸爸媽媽最大的好處就是放縱,從來不問兒子“作業做了沒有”,也不問“得了多少分”,還不讓兒子做家務事。那時候大多數人家的孩子是要承擔家務事的,但這對夫妻有自己的看法,他們說:“整天逼孩子做家務事,有可能讓孩子陷入那些瑣碎的小事當中,眼裡沒有大事。”
宏江的大事不是課本,而是課外書;不是大人們要他看的那些書,而是大人們禁止他看的那些書。有《青春之歌》,有《幻滅》,還有《白宮歲月》、蘇聯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