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克陸上公務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作者
我們在研究中發現,“微軟小子”的家庭有個驚人一致的基礎:慈父和嚴母。
他們在回憶自己的父母的時候,說出來的話幾乎完全一樣。
李開復說:“父親基本不管我,而母親管我就很嚴厲,母親對我是非常標準的中國式的教育,背書要背得一個字都不錯,考試不好要打我的,打得很重。”
沈向洋說:“男孩子可能受母親的影響比父親的要多一些,至少我是這樣的。我父親幾乎不說話,我母親對我非常嚴格。她給我的最深的影響,可能就是好勝心,絕對不能輸的好勝心。”
至於張亞勤,他的記憶中完全沒有父親,只有母親,還有母親的母親——他的外婆。
我們還不能認定“微軟小子”都是母親教育出來的。但是的確有證據證明,很多重要人物在回憶自己童年的時候,都認定母親對自己的影響遠遠超過了父親。比爾·蓋茨是其中的一個,微軟亞洲研究院裡這些最傑出的華人青年,李開復、張亞勤、張宏江和沈向洋,也是一樣。還有那些後起之秀,周明、童欣、初敏、張波、劉策,都說過幾乎完全相同的一句話:“我受母親的影響更大。”
此外還有一個驚人的一致:“微軟小子”都是在年齡很小的時候離開了家。李開復11歲,張亞勤12歲,沈向洋11歲。
這個年齡是一個孩子從童年向少年的轉折點,每個人都是在這種年齡開始產生自主意識。“E學生”之所以叫做“自主型”,正是因為人本身具有的自主意識能夠健康地成長起來。
我們把“少小離家”與“慈父嚴母”加以對照,可以發現這裡所謂“嚴母”,只是對孩子的童年時期來說的。一旦孩子年齡稍大,她們都無一例外地終止“嚴母”的形象,要麼允許孩子離開自己遠走高飛,要麼改變嚴厲管教的方式,變得寬鬆甚至放任。
這中間的含義令人回味。
父母與孩子的親密關係,有可能使孩子得到鼓勵、愛護、關注、溫暖,也可能讓孩子感到壓力、打擊,甚至產生厭煩和隔膜。即使是同樣一種東西,在不同的時候也會在孩子心裡引起完全不同的反應。
但是這裡面仍然有一些一般性的規律可以遵循。父母的呵護和管教,通常都會對童年時代的孩子產生強烈影響,也會在孩子心裡留下美好的記憶。但是大多數孩子進入少年時期的時候,都會經歷一個反抗父母的階段,這是他們要求“自主”的時期,也是我們經常說的“逆反心理”。這時候父母施加在孩子身上的關心、愛護和嚴格管教,總是適得其反。
我們看看周圍的父母,大都在孩子的童年時代過分嬌縱,而在孩子的少年時代又過分施加壓力。“自主意識”遇到不可抗拒的壓力,也許會消失,也許會變形,也許會走上歧途,這就是“逆反”甚至“叛逆”。結果是,父母與孩子越是親近,就越是有一種疏遠感。
在李開復、張亞勤和沈向洋這三個案例中,情形恰恰相反。母親的嚴厲、細緻、直接控制,僅僅留在兒子的童年時代,而在少年時代即將開始的時候,這一切都戛然而止。母子分別,讓母親更多地表現出母愛之中慈祥、溫柔、關切的一面。這讓兒子感受強烈,甚至把母親昔日的嚴厲和專橫都變成美好的記憶。
那些少小離家的“微軟小子”談到自己當年的感受,都曾說起,他們最初有一種解放、輕鬆和自由的感覺,但隨之而來的就是對父母的思念。還有一些“微軟小子”直到長大成人之後才有機會離開父母,那時候他們就會有一種迫不及待想要遠走高飛的感覺。很多孩子在高考時一定要尋找離家遙遠的學校,就是覺得父母如影隨形地跟著自己的日子,簡直無法容忍。
說來真是奇怪,父母和孩子之間的精神上的距離感,常常是由於父母對孩子的過於親密引起的。當父母允許孩子與自己保持距離,甚至鼓勵他們遠走高飛的時候,孩子的心靈反而回到父母身邊。彼此天各一方,不能相見,但距離越是遙遠,就越是造就了兩代人之間的親近感。
難演的角色
中國人喜歡攀比,父母在單位裡見到同事的時候,就會想,我比不過你,我兒子還比不過你兒子嗎?
——沈向洋
沈向洋很坦率地承認,母親對他的期望值很高,“就是那種典型的望子成龍的心態。”他從那種期望當中感受到壓力。所以,他小時候“最高興的事情就是母親去上夜班。”因為家裡沒有人管他了,他也就有了一個自由的晚上。當他有了兒子以後,不免常常揣摩兒子的心思,將心比心,於是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