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1/4頁)
九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廡量嘍�恍遙�揮新粽餉垂蟛拍苊植刮業乃鶚Ш託量唷�
各位,你願意彌補他的損失而出價1000元買這個西
瓜嗎?
我想,絕大部分人的答案是可想而知的。
為什麼?道理很簡單—市場不相信眼淚。
有人說,職場與農民種地不一樣,我確實盡到了努力,但是很多結果我自己是控制不了的,結果不理想真的不怨我。實際上,倒下去的企業不是因為其中的人們不盡力,那些被免職的CEO們也不是不盡力,而是無法交出理想的答卷。說得再簡單一些,參加高考的莘莘學子幾乎絕大多數都是非常盡力的,但是被錄取的是少數,被錄取的人中有不少可能並不比被淘汰的更盡力,但錄取只能按結果。
職業化的時代只能憑業績說話,因為只有業績是一切生存的基礎。市場評價企業的標準是其最終產品的競爭力,資本市場評價企業的標準是其經營業績;同理,企業評價員工也只能看其工作的實際成果。因此,對於一個職場中人來講,不管多麼辛苦忙碌,如果缺乏效率、沒有業績,那麼一切辛苦皆是白費,一切付出均沒有價值。
身在職場,每個人都要給自己和組織的關係做一個定位。這種定位決定了個人的心態,決定了個人的未來。因此,將自己定位為打工仔的人,一生只想打工,隨著年齡的增大,競爭力將逐漸減退;有的人將自己定位為主人翁,每天想著的是自己對組織的貢獻,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結果做成了合夥人,做成了股東,真正成了主人翁。
有些人總是簡單的從交易的角度出發,整天想著:“你給我多少錢,我就給你幹多少活。”而且,這個多少活還是自己在心中主觀定下來的,一旦所幹的活超出了這個界限,他的心理就會不平衡。更可怕的是,他把這個活兒只看成是自己做了多少事情或者幹了多少工作,而沒有去問:這些活兒的結果如何?都是一些什麼樣的活兒?結果似乎與他無關。當然,還有一些“聰明人”則將自己的“智慧”用在儘量的少幹活兒多拿錢上。這就是為什麼諸多“聰明人”在職場上頻頻失利的原因吧。他們只對與自己利益相關的事情表現出強烈的興趣和極高的天賦,而對他們應該做的事情卻沒有興趣甚至敷衍了事。反過來這也說明了為什麼許多看起來智商一般的職場人士事業卻極為成功,因為他們明白一個特別簡單的道理:只有為企業創造實際的價值,才能夠成為企業的骨幹,才能夠成為職業群體中的精英。
要把自己定位為一個優秀的職業人,那就必須透過工作成就來證明自己的價值。
這句話說起來容易,操作起來就比較困難了。你可能是當年同老闆一起打天下的###,也可能是成績優秀的名校畢業生,因此,當把你和別人放在一個起跑線上時,你就會感覺不平衡。對此,國內著名民營企業新奧集團提出了“歸零心態”。所謂歸零心態,就是對個人來說,不論是新人還是老人,新來者面對新環境,都要進行“清零處理”。就是說,不管你從前在多麼牛的企業、取得了多麼大的成績,也不論是從什麼名牌學校畢業,來到新奧以後,都要從零開始,從基層幹起,不能沉迷於過去的成就和驕傲中。新奧的老人們,一方面為企業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另一方面,面對集團發展的新形勢,也要對過去的成績進行清零處理,千萬不能以功臣自居,要勇於超越自我,成就新的事業。該公司的眾多職業經理人,正是因為能夠放下以前的成績,從零做起,才贏得了更廣闊的發展天地。
職場中的我是誰(2)
我記得一位美國企業家針對比爾·蓋茨的經歷說過一句話:“學位是一段學習的墓誌銘,輟學則是一段學習的開始。”
實際上這就是講的歸零心態,一切從現在開始,從現在所面對的結果開始,過去再輝煌也已經過去。這是一種不斷奮鬥的精神,是一種用結果來說話的職業素養。反過來講,如果沒有歸零心態,將過去的榮譽和業績變成包袱背在身上,又會是怎樣一種結果呢?
我自己的經歷也說明了這一點。我1995年從北大博士畢業後,到國內一家超大型國有企業工作。既是北大畢業的,別人就有些看法,又是個博士,別人就更有看法,我在公司裡連名字和姓氏都不用提了,別人都直接叫我“博士”、“老博”(其時我也就32歲),因為當時全集團就我一個博士。我怎麼辦?如果整天想著“我是北大博士”,估計不僅什麼也做不好(一做事情就首先想這是不是博士應該做的事情),而且與別人的關係也會疏遠(總覺得別人學歷太低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