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第3/4頁)
冥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卡,難民們喜歡去的地方是亞美利加咖啡館,咖啡館的老闆是裡克。布萊恩。他是謎一樣的人物,對任何人都守口如瓶,從不暴露自己的想法。
剛從集中營裡釋放出來的捷克左翼領導人維克多·拉茲洛和妻子伊爾莎也來到卡薩布蘭卡尋求去美國的簽證。在裡克的咖啡館,裡克和伊爾莎不期而遇。他們以前曾在巴黎墜入過情網,但就在納粹入侵之前,他們準備一起離開巴黎之際,伊爾莎不辭而別。這使裡克感到痛苦並懷恨在心。
伊爾莎得知裡克有出國護照後,便去找他,率直地向裡克講述拉茲洛對世界反法西斯運動的重要作用,請求裡克以大局為重,不計兒女私情,交出護照,幫助拉茲洛離境。誰知裡克卻毫不動心,不願合作。
無奈之下,伊爾莎將內情和盤托出,原來他們在巴黎相遇時她已經和拉茲洛結了婚,由於音信不明以為他已死在了集中營裡。不料就在她和裡克相識並準備同他離開巴黎時,卻突然得知拉茲洛沒有死,而是身染了重病。妻子的責任和對拉茲洛的崇敬迫使伊爾莎放棄了對裡克的愛情。
與此同時,拉茲洛在一次秘密集會中被納粹逮捕了。於是,醒悟過來的裡克說服警察局長雷諾釋放拉茲洛,要他在等到拉茲洛謀取護照時再行逮捕。雷諾被裡克說服,釋放了拉茲洛。
隨後,裡克又秘密通知了拉茲洛,要他在飛往裡斯本的航班起飛前10分鐘帶著伊爾莎到咖啡館,用10萬美元換取兩張護照。一切都按照裡克的安排進行著。
拉茲洛攜伊爾莎準時來到,取得了飛往裡斯本的通行護照。這時,雷諾突然出現了,他宣佈逮捕拉茲洛。這個突發事件使拉茲洛和伊爾莎陷入疑惑之中。而當得意的雷諾把詭秘驕橫的目光射向裡克時,他看到的不是裡克的笑臉,而是黑洞洞的一個槍口。裡克不容雷諾發問,強迫他立即與機場通話,要他們保證拉茲洛和伊爾莎的安全。
為了人類的和平事業,裡克放棄了他和伊爾莎之間的神聖愛情,當飛機在裡克頭頂掠過時,裡克強忍著內心的痛苦,目送情人遠去。
不久,裡克也離開了卡薩布蘭卡,加入自由法國的軍隊,為解放法蘭西和人類的和平事業而奮鬥。
狹縫中的人格
從希臘荷馬的史詩《奧德賽》開始,冒險故事所帶來的意義往往不僅止於行為,而更含有對歷史文化甚或人性的探索和認知。而在《卡薩布蘭卡》裡,我們體驗的是一個從一般型別電影的戶外冒險迴歸到一個狹窄的小酒館的故事。當然,我們也可以把這個地方視為一個朦朧地帶,一個夾在混亂世界中的窄縫。這裡充斥著逃避、苟且偷安、萎頓的人群,《卡薩布蘭卡》的繁榮建立在匍匐的人性之上,而裡克的酒館於我們觀眾來說便是一個視窗,我們看到了狹隘的騎牆心理、犯險和犬儒交錯的生存哲學。在這樣一個被扭曲的現象中,愛情的不確定和承諾的背信彷彿也印證了這個飄忽的年代。
卡薩布蘭卡這個位於非洲摩洛哥西部的港口是個奇特的通道,它被假想成二次大戰時,歐洲難民從烽火燎天的歐洲逃向自由天地的跳板。在苦難的時代裡,許多有錢有辦法的人紛紛逃出斷瓦殘垣的歐洲大陸,那些沒有能力的平民只有留在家鄉任受凌割。可是這些從四方各處集合在卡薩布蘭卡這塊中立窄縫的有錢人過的又是怎樣的生活呢?誠如影片中那位納粹少校所認為的:“在這裡,人命是低賤的。”
在卡薩布蘭卡,什麼事都可能發生,什麼東西都可以拿來做交易,當然也包括了尊嚴。人們所求的只是苟且一命而已,每個人無所不用其極——欺詐、謀殺、出賣肉體、生命的孤注一擲……街頭上,在法國貝當將軍的畫像前就有人被槍殺。在這個亂世裡,卡薩布蘭卡到處都充滿了真實而悲慘的戲劇。
在徨亂的世界邊緣,一間美國人裡克開的酒館就是故事的中心。這間酒館的對面就是前往自由天堂的飛機場,天天交替著前來的人群和離開的人群。人們要探聽訊息,等候班機,甚至想求得通行證都要湧向這裡。雖然這間狹小卻具有著無比權威的酒館外表只是個夜總會,而裡面卻暗藏著賭場、黑市買賣、各種陰謀伎倆、法國游擊隊、革命領袖……一個名叫山姆的黑人歌手用鋼琴彈唱著懷舊的歌曲,俄羅斯輪盤上聚精會神的賭徒永遠都不曉得輪盤僅是一架被暗中操縱的機器。在這裡沒有所謂的道德標準,當然也包括了酒館老闆裡克,而這也成了電影的趣味中心。
《卡薩布蘭卡》是好萊塢40年代末至今還令人記得的電影之一。電影中那種浪漫混合著危險的異國情調把男女主角在亂世重逢時各自身不